上周五,寶光實業終於公佈關連出售交易的詳情,寶光實業以4億元作價出售眼鏡業務予大股東,因為是關連交易的關係,故此交易要由獨立股東投票表決。
這交易詳情公佈後,股價先升後跌,原因為何?
首先,如果大家有研究寶光實業過去數年的業績,當知道主因是鐘錶業務的大幅倒退所致,而眼鏡業務的倒退並沒有鍾錶業務嚴重,而且根據2017年中期業績,眼鏡業務其實已有起色,估計今年應該可以恢復盈利能力,但公司就選擇在這時機將有起色的業務出售予大股東,不是太奇怪嗎?
根據出售交易的通告:
寶光實業截至2016年3月及2017年3月底的全年業績分別是虧損1.9億元及1.78億元,即是說截至2016年3月底及2017年3月底餘下業務 (主要是鐘錶業務) 的虧損分別是1.62億元及1.31億元,如果按這數據,即是說鐘錶業務已有起色,反而眼鏡業務是進一步倒退,但根據年報的披露:
從上圖可以看到過去兩年的分部業績,雖則眼鏡業務從2016年3月底的錄得3260萬元除利息及稅項前溢利 (EBIT) 倒退至2017年3月底的2560萬元,但鐘錶業務的倒退幅度更大,從2016年3月底的經營虧損3097萬元增至2017年3月底的經營虧損1.19億元,由此可見鐘錶業務的營運情況實在比眼鏡業務更加不堪,只是不知道為何眼鏡業務的除利息及稅項前溢利(EBIT) 會在扣除利息及稅務支出後,變成錄得大額的虧損,或許是將集團總部支出大部份撥往眼鏡業務吧!
我們再看看截至2017年9月底的中期業績:
我們可以看到眼鏡業務的中期經營溢利已由2016同期的1520萬元大幅增長至2017年的3200萬元,如果這勢頭持續的話,或許等到2018年6月公佈截至2018年3月底的全年業績,我們可以見到眼鏡業務已經從新錄得大額的經營溢利,而鐘錶業務則持續不堪入目,故此這也可能是大股東趕於全年業績公佈前,以相對廉宜的估值從公司收購已有起色的眼鏡業務。不知大家還記得我去年9月寫的一篇文章:佔盡小股東便宜的關連交易,今次的交易可能又是如出一轍。
從業務前景來看,其實現在還有多少網友會戴手錶的?現在買手錶的很多都是買名貴手錶,用作收藏或者襯托身份之用的,“時間廊”售賣的中低價錶的需求是會越來越大,還是持續萎縮,相信網友們應該很清楚。至於眼鏡業務,很明顯是會有持續的需求,除非近視激光手術普遍到大部人都願意進行,令到世上近視或遠視的人數大幅減少,不然對眼鏡的需求不會減少的。
保留持續虧損且看不到前景的業務,反而以廉宜的作價出售業務改善及有持續需求的業務,相信小股東都懂得判斷這關連交易是好是壞。
這交易詳情公佈後,股價先升後跌,原因為何?
首先,如果大家有研究寶光實業過去數年的業績,當知道主因是鐘錶業務的大幅倒退所致,而眼鏡業務的倒退並沒有鍾錶業務嚴重,而且根據2017年中期業績,眼鏡業務其實已有起色,估計今年應該可以恢復盈利能力,但公司就選擇在這時機將有起色的業務出售予大股東,不是太奇怪嗎?
根據出售交易的通告:
寶光實業截至2016年3月及2017年3月底的全年業績分別是虧損1.9億元及1.78億元,即是說截至2016年3月底及2017年3月底餘下業務 (主要是鐘錶業務) 的虧損分別是1.62億元及1.31億元,如果按這數據,即是說鐘錶業務已有起色,反而眼鏡業務是進一步倒退,但根據年報的披露:
從上圖可以看到過去兩年的分部業績,雖則眼鏡業務從2016年3月底的錄得3260萬元除利息及稅項前溢利 (EBIT) 倒退至2017年3月底的2560萬元,但鐘錶業務的倒退幅度更大,從2016年3月底的經營虧損3097萬元增至2017年3月底的經營虧損1.19億元,由此可見鐘錶業務的營運情況實在比眼鏡業務更加不堪,只是不知道為何眼鏡業務的除利息及稅項前溢利(EBIT) 會在扣除利息及稅務支出後,變成錄得大額的虧損,或許是將集團總部支出大部份撥往眼鏡業務吧!
我們再看看截至2017年9月底的中期業績:
我們可以看到眼鏡業務的中期經營溢利已由2016同期的1520萬元大幅增長至2017年的3200萬元,如果這勢頭持續的話,或許等到2018年6月公佈截至2018年3月底的全年業績,我們可以見到眼鏡業務已經從新錄得大額的經營溢利,而鐘錶業務則持續不堪入目,故此這也可能是大股東趕於全年業績公佈前,以相對廉宜的估值從公司收購已有起色的眼鏡業務。不知大家還記得我去年9月寫的一篇文章:佔盡小股東便宜的關連交易,今次的交易可能又是如出一轍。
從業務前景來看,其實現在還有多少網友會戴手錶的?現在買手錶的很多都是買名貴手錶,用作收藏或者襯托身份之用的,“時間廊”售賣的中低價錶的需求是會越來越大,還是持續萎縮,相信網友們應該很清楚。至於眼鏡業務,很明顯是會有持續的需求,除非近視激光手術普遍到大部人都願意進行,令到世上近視或遠視的人數大幅減少,不然對眼鏡的需求不會減少的。
保留持續虧損且看不到前景的業務,反而以廉宜的作價出售業務改善及有持續需求的業務,相信小股東都懂得判斷這關連交易是好是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