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頂文章

置頂文章: 我的交易日誌 (六)

這個專欄的留言區將會用作記錄我自己交易的專區,以後有什麼即市交易都會首先在這裡更新,作為自己一個完整的交易紀錄。 因為目前我的網誌已暫停留言功能,所以很抱歉有時未必可以與大家詳談買賣原因,很抱歉。 之前兩個交易日誌的連結: 我的交易日誌 我的交易日誌 (二) 我的交易日誌 (三)...

2019年12月18日 星期三

新股認購的漏洞何時堵塞?



如果有留意雪球國內投資者的新股評論,會發現很多國內投資者在香港同時開設20-30個帳戶,然後遇上有潛力的新股,就會同時用這20-30個帳戶認購,期望以低成本獲得高分派。大家或許會問,新股如果重複申請的話,如被發現不是會被取消認購資格的嗎? 為何他們每個人都可以在不同的券商以同名的帳戶重複申請,也不被發現?有朋友加入了他們的打新群組,也有網友之前貼了箇中原因,目前的新股認購存在重大漏洞:

我们知道A股一个人只能开3个股票账户,而且重复申购无效,也就是说你在一个账户申购新股就可以了。但港股打新,一个人可以在多个券商平台开户,每个账户都可以参与打新。简单说一说为什么?香港公布中签者身份证号,最多只公布到第9位,他们的身份证号最多也就9位数。而大陆的身份证是18位,每个地方的身份证前6位都是一样的,出生时间也可能是19开头,号码重复就很正常了。这就是一个人可以多账户有效打新的原因,而且券商报的身份证可能是前面8个,也是从2-9或者3-10位的号码,这样就能重复申购了,券商当然也乐意这样做了,一方面投资者可以多账户打新,另一方面券商也有业务需求

這個漏洞存在已久,不過之前沒有如此嚴重地被濫用,只是現在國內的“港股打新”群組以雨後春筍般組建,每個群主都會建議、推薦國內投資者到香港開設大量的股票帳戶,然後遇到有上升潛力的新股,就同時動用龐大的“同名”帳戶認購,反正因為有漏洞的存在,所以也不會查到重複申請,然後遇到好像保利物業 (06049) 這種熱門新股,而且一手中籤率100%的,他們就很大機會通過這漏洞獲取可觀回報。


大家或許也會奇怪,為什麼港股打新群的群主會如此熱心地推薦國內群友不斷開設帳戶及參與打新? 遇上有潛力的新股,鼓勵越多人去認購,不是會降低自己的中籤率嗎? 如此“不利己”的做法為何如此多人在做和不斷有人加入?  聰明的網友應該想到背後原因吧!

如此重大漏洞,很難想像港交所、中央結算及證監會是不知情的,為什麼存在已久的漏洞,不去堵塞、修復,難道這漏道是如此的難堵塞? 又或許市場、投資者沒有就此漏洞作出投訴、抗議,所以為了證券業的利益,監管機構就由得它存在?

2019年12月16日 星期一

業績理想的奧思集團 (01161)



尤記得上年同時期,奧思在公佈全年業績翌日,股價暴跌23%,由1.31元裂口大跌至1.02元收市,在其後的股東大會上有小股東詢問管理層,是否有沽空機構惡意做空,不然為何當年全年業績及派息俱錄得增長,但股價如此暴跌?



相信有研究此股的投資者知道股價暴跌的原因,是因為去年下半年業績環比錄得大跌所致,從上年上半年的6053萬元大跌至下半年的3471萬元,也因此投資者擔心業績轉差,故此爭相沽貨所致。

今年全年業績比上年全年錄得13%的增長,全年純利1.07億港元,每股純利15.8仙,全年每股派息15仙,派息比率接近100%。我們看看近年的盈利及預收款、淨現金狀況:


不知是否管理層受到啟發,今年的上、下半年盈利分佈比上年理想得多,會否是人為地調節盈利?下半年香港的社會抗爭運動日趨激烈,而集團下半年的收入及盈利並沒有受到影響,仍大致維持上半年的水平;全年盈利雖然只是比上年稍增13%,但上、下半年的盈利及派息比較一致,相信可以令投資者比較放心,股價肯定不會再如上年般急挫。

帳面上的預收款項雖然稍為減少,但預收款項累積高達5.4億元,仍處於異常高水平,這些其實是集團的盈利儲備,日後遲早都要釋放出來;其次是淨現金水平維持高水平,雖比上半年稍為減少3000萬元,只是因為購入自用物業所致,經營現金流應該很不錯。

集團的透明度非常之低,管理層不願意面見投資者,對小股東的查詢也是敷衍了事,不過從近年業績來看,管理層算是有心經營的,也未見重大的公司管治問題,期望可以逐漸重拾投資者歡心。以最新業績計算,往績市盈率6.5倍,股息率14.6%,估值比同業有重大折讓,希望股價可以一洗頹風,收復失地。


本集團在艱難的一年仍取得如此理想表現,因此對來年前景充滿信心。為保持佳 績,本集團的焦點將會是:一如既往保持卓越管理;維持與本集團風雨同路的忠 誠客戶群;繼續轉以服務為本的業務策略,向男士和女士提供高價值的服務。

2019年12月12日 星期四

大股東急於賣盤套現的樂游科技 (01089)



在看我的分析之前,請大家先看看下列文章,簡單了解一下這宗潛在賣盤的背景及進展,我就不再複述。



看完上述兩篇文章,相信大家都大致了解這宗潛在賣盤的背景及潛在交易是符合買賣雙方的利益。我再補充一些上述文章沒有提及的:

1. 郁國祥應該是急於套現的,可以從兩方面看到: I. 持股抵押給金利豐; II. 於2018年底將16.8%持股轉讓給史玉柱套現,但同時其持有這批股份的認股權,即是日後有權以協商好的價格買回這批股份,這做法與將貴重物品拿去典當舖典當,先套取資金,等日後有足夠資金才去贖回物品的做法雷同。

2. 如果成功賣盤的話,郁國祥當然是最大受惠者,那麼幫他打拼的其管管理層及員工呢? 他自己吃肉,也有關照一下跟隨他的員工,讓管理層及員工喝碗湯,就是授出一大筆的認股權給管理層及員工。如果賣盤成功的話,買家按例需向小股東及認股權持有人作出無條件要約,也因此持有認股權的管理層及員工也相應受惠,大家可以看看11月27日的通告,關於召開特別股東大會,追認授出“超額購股權” 合共154,479,884股,主要是給公司的管理層及員工,而這批購股權的行使價分別是2.5、2.8及3.1元,3個行使價各佔總數的1/3,而特別股東大會日期是12月16日, 剛好是諒解備忘錄議定21日獨家洽商期到期前幾天。從授出“超額購股權”這動作來看,我自己覺得似乎郁國祥可能覺得賣盤是比較確定的事,所以也些令其他管理層及核心員工也受惠,所以才決定授出超額購股權給他們。

3. 作價方面,上周五彭博報導交易作價是109億港元,相當於大約每股3.5元,這個傳聞的作價我自己覺得合理。首先,大家看看第一點所述的出售16.8%股權予史玉柱,是附帶認購權買回這批股份的,如果出讓價是3元,那史玉柱會否同意低於3元將股權出售回郁國祥? 所以明顯地認股權行使價肯定是高於3元的,但估計低於目前傳聞的賣盤作價每股3.5元,不然郁國祥也無需向史玉柱買回這批股份。當然,我們不排除史玉柱與郁國祥還有其它枱底協議,但以目前表面上的情況來分析,估計如果賣盤成功的話,作價不會低於3元的。

其次,第2點提到的員工購股權行使價分別是2.5、2.8及3.1元,如果賣盤價格太低的話,那麼這批購股權就沒有太大價值。既然郁國祥想輸送一些利益給其他管理層及核心員工,理應已考慮到賣盤的作價,如果賣盤價只是每股2.5元,那麼這些行使價2.5、2.8、3.1元的購股權,沒有內在值,也不會受惠於買家的強制性要約,那何需多此一舉超額發出購股權, 還要召開特別股東大會確認,不是多此一舉嗎?

4. 大家可以看看2019年9月20日的通告,通告內容是:

本公司目前正與多名獨立潛在投資者 就可能交易進行初步討論,其可能採取之形式為可能收購由本公司控股股東(定義見 上市規則)之一郁國祥先生(「郁先生」)於本公司實益擁有之權益(「可能股份出售事 項」),或可能收購本集團業務之主要部分(「可能資產出售事項」,連同可能股份出售 事項,統稱「可能交易」)。

當時是初步與多名獨立投資者洽商,然後洽商了兩個月後,才從這批投資者當中選出創夢天地 (01119) 簽署諒解備忘錄,讓創夢天地有21日的獨家洽商期及進行盡職審查。我自己相信創夢天地的出價可能是接近郁國祥的開價,所以他才會選定創夢天地進行獨家洽商。其次創夢天地雖然市值只有57億元,而且帳面現金也不多,似乎實力只是一般,如果要進行傳聞中的109億作價收購,是否難度太高? 這似乎是市場最擔憂的問題,但我們不能忽視的是創夢天地背後有持股18.59%的第二大股東騰訊 (00700),如果騰訊出手相助,再聚集其它有興趣的投資者,加上創夢天地本身再集資,也是有機會成事的。

大家可以看看創夢天地巧合地於11月26日,即是簽署諒解備忘錄之前的3天,剛好通過發行3000萬美元的可換股債券集資,這個時間集資是否非常巧合? 當然這筆資金遠遠不足以應付收購所需,但從這動作我們見到創夢天地已開始著手準備收購的事宜。

獨家洽商期目前只餘下8天,如果不會延長的話,最遲下周五應該會有初步結果。目前股價與傳聞的賣盤作價有頗大折讓,相信主要是擔心作價是否高達傳聞所說的109億元,其次就是創夢天地能否找到合作者及資金去完成這宗蛇吞象式的收購?

以樂游科技現價來說,如果收賣盤如傳聞的每股大約3.5元完成,則潛在回報有大約40%;如果交易失敗的話,則股價可能回到2元的起步點,潛在虧損大約20%。


2019年12月10日 星期二

殘股雙雄之重慶機電 (02722)、中石化冠德 (00934)



最近因應國企、紅籌今年的私有化潮,所以留意多了跌到殘的國企及紅籌,最終買入了兩股,當中重慶機電比較大注,中石化冠德注碼相對比較小。

我就不詳細分析兩股的基本因素了,純粹說說估值如何之“殘”!

先看看兩股的股價圖:







上圖是兩股最近5年的周線圖,其實大家可以自己看看,重慶機電目前處於接近上市以來最低價格區域,很多次都是跌到0.5元左右就止跌回升;中石化冠德目前接近最近9 年來的最低價格區,所以從股價上,兩者都是跌到非常之殘。

估值方面,中石化冠德往績市盈率6.1倍,股息率4.8%,市帳率0.67倍;重慶機電往績市盈率4.2倍,股息率7.9%,市帳率0.28倍,這種估值比起很多香港中小型股更加殘。

派息方面,重慶機電除了上市第一年沒有派息外,其後每年都有派息,從不間斷;中石化冠德更厲害,從1999年上市開始,就年年派息,這個紀錄一直維持到現在。

文章開頭說因應今年的國企、紅籌私有化潮而開始挑選價殘的國企、紅籌買入,那這兩股有沒有私有化的可能性?我自己覺得機會存在的。

如果有留意股權披露的話,應該會看到重慶機電的大股東今年頻頻在市場增持H股,而且增持價比現價高出甚多,這是國企罕見的做法,相信大家應該很少見國企會在市場增持H股,這反映大股東也覺得H股股價低得過份。

至於中石化冠德就更簡單,中石化過去曾將多間香港上市的子公司私有化,包括早年的儀征化纖、鎮海煉化、北京燕化,所以中石化子公司常有私有化的傳聞,今年9月甚至有大行大和資本出報告建議中石化冠德私有化:

【大行點睇】大和︰中石化冠德應以每股4.5元被私有化


大和資本發表報告指,中石化冠德(0934)應該要被母公司中石化(0386)私有化, 而不是分拆榆濟管道。該行認為,中石化冠德應以每股4.5元被私有化。中石化冠德暫跌0.6%至3.25元。

報告指出,中石化冠德有可能向即將成立的國家管道公司,出售榆濟管道。但大和認為,國家管道公司可能只以1.15倍的市賬率收購榆濟管道,但中石化冠德在2015年時是以1.8倍市賬率向母公司購入該資產,因此小股東將較難接受把資產出售予國家管道公司的建議。
相反,該行認為,中石化認為私有化中石化冠德,一來因為現時估值有利進行私有化,二來若中石化擁有榆濟管道,將有利其未來在國家管道公司中佔有更大份額。
大和把中石化冠德的目標價由3.8元提高至4.5元,維持「買入」的投資評級。



2019年12月6日 星期五

大展宏圖的中國東方集團 (00581)


“大展宏圖”這四個字通常用於祝賀企業開張或擴展的用語,我覺得用來形容中國東方集團目前的擴張計劃是最貼切不過的。

中國東方的“大”展宏圖究竟有多大?

我們看看集團於今年9月3日的通告

根據投資協議,將就項目授予防城港經濟技術開發區內的一幅總面積約為7,500畝 的 土 地 , 惟 須 待 進 行 招 標 過 程 方 可 作 實 。 項 目 計 劃 分 兩 期 開 發 , 第 一 期 佔 地 約 5,000畝,而第二期佔地約2,500畝,各期的鋼鐵年產能約為500萬噸。 
項目將分兩個階段開發,第一階段及第二階段將分別於津西鋼鐵及防城港市政府 協定的日期起計18個月內完成。總投資成本( 包括土地收購成本 )估計約為人民幣 300億元( 約328億港元 ),而項目的鋼鐵年產能估計約為1,000萬噸。自簽署投資協 議起計五日內,津西鋼鐵應開始將其位於唐山的現有產能遷至防城港市或以其他 方 式 從 其 他 途 徑 將 產 能 轉 移 至 防 城 港 市 , 以 實 現 項 目 各 階 段 分 別 約 為 500 萬 噸 的 鋼鐵年產能。 

當時看了這個300億人民幣的廣西防城港投資計劃,還以為是將目前河北省唐山的生產線搬去防城港,因為通告裡寫的是:“津西鋼鐵應開始將其於唐山的現有產能遷至防城港市或以其他方式從其他途徑將產能轉移至防城港市”,而集團目前的產能剛好也是1000萬噸,所以理所當然地以為是將現有唐山產能搬去防城港。

後來公司陸續公佈了兩則通告,我就發現原來這個投資計劃是保留原有唐山的1000萬噸產能,並且在防城港新建1000萬噸產能,即是將目前的1000萬噸產能倍增至2000萬噸!

2019年10月10日,集團公佈向承德兆豐收購288萬噸的產能指標,作價14.52億人民幣,產能指標將用於防港城的新項目

2019年11月28日,集團公佈向天津天重收購222萬噸產能指標,作價11.58億人民幣,產能指標將用於防港城的新項目。

至此,防港城項目第一階段所需的500萬噸鋼鐵產能指標已收購完成,而唐山原有的產能則維持不變,即是說在未來2年,我們將見証集團的產能大增50%至1500萬噸,然後在之後幾年會增加至最終目標的2000萬噸產能。

這是一場豪賭。賭對了的話,可能在未來數年成就5倍股;賭輸了可能從此一蹶不振,再也無法恢復昔日佳績。

這個項目的總投資成本預算是300億人民幣,而集團目前帳面淨現金大約100億人民幣,即是未來數年集團將由原本持有大量淨現金的穩健資產負債表,變為高負債的鋼鐵企業。如此大的投資項目,首當其衝的是未來數年可能會削減派息比率,降低短線的投資吸引力,甚至有機會以不同形式集資,包括發債或配股集資,這是中短期風險所在。

另一方面,集團在2017、2018年的行業高峰期,1000萬噸的產能創造每年50多億人民幣的盈利,市值一度高達250億港元,那如果未來幾行業由現在的低潮重返高位,2000萬噸的產能是有可能創造每年超過100億人民幣的純利,到時500億市值也是大有機會的,而現在市值只有109億元,這就是我剛剛所說的未來潛在5倍升幅的由來。

周期股一向的投資邏輯是在行業低潮、業績最差的時候趁低買進,然後在行業好景、盈利能力最強的時候沽出獲利,這是一個很容易理解的投資邏輯。如果我們認同這個投資邏輯的話,那現在中國東方集團正是執行這個投資理念,在行業低潮時期運用自己的資金優勢,大肆擴張。

如果大家有跟進我以前文章的話,應該知道在芸芸上市鋼鐵股當中,我對中國東方的評價最高,事實上他們在上市後的成績是有目共睹的,管理層也是非常優秀,所以我自己是願意參與集團這一場豪賭,賭輸了的話我可能會輸50-60%,但賭贏了的話,未來數年4、5倍回報是有可能的。

最後,大家不要忘記的是目前管理公司的第二大股東韓先生,與集團最大股東印度鋼索大王的ArcelorMittal 前兩年因為要恢復市場流通量而低價配股一事,鬧得非常不愉快,一度要對簿公堂,後來關係才逐漸緩和。對於集團如此大的投資計劃,相信韓先生事先已與ArcelorMittal協商一致,不然的話計劃應該會受到阻撓。我們可以看看集團今年6月股東大會的投票結果,對比2017、2018年股東大會的投票結果,大家看到有什麼不同嗎?  在公佈這個關乎集團未來命運的非常重大項目前,兩大股東已和好如初,內部團結一致,為這個重大的項目而奮鬥。 

2019年12月3日 星期二

隱藏價值高的報業股 (下) - 世界華文媒體(00685)



在香港上市的報業股當中,世界華文媒體可能是隱藏價值最高的一間。隱藏價值有多高?我簡單說說它的實際價值:

1. 核心業務

這幾年做報紙業務的,經營環境都不是太好,世華媒體也是一樣,最近幾年核心盈利倒退不少,以截至2019年9月止的半年業績為例,世華媒體錄得核心純利約480萬美元,比上年同期核心盈利約650萬元,錄得大約26%的倒退。不過以世華媒體目前5.57億港元市值來計,現價預期市盈率大約7-8倍,相信已反映業績的倒退。

2. 淨現金值

很多報業股都是持有大量淨現金的,世華媒體也不例外,目前帳面持有淨現金及金融資產共約7000萬美元,相當於大約5.5億港元,與目前5.57億市值相若。

3. 香港物業價值

世華媒體持有7485萬美元的物業、廠房及設備和2049萬美元的投資物業,這些物業包括哪些物業? 近年的年報已不再詳列所有物業資料,只會列出以成本計算10項最高帳面淨值的資產及物業,也因此大家在近年年報中看到的主要是後期購入的物業,因為按成本計算的價值較高,那究竟世華媒體持有多少的香港物業?

我們追溯至2009/2010年的年報,終於找到香港物業的完整清單:


只計持有的明報工業中心物業已達13.66萬呎,如果以保守的每呎呎價5000元計算,只是明報工業中心的價值已高達7億元。

4. 馬來西亞物業

我們身處香港,所以熟知香港的物業價值,那馬來西亞的物業價值如何?我們看看當地券商AllianceDBS的報告


報告中非常看重公司持有的馬來西亞物業的價值,估計這些物業應該是價值昂貴的,而且估計撰寫報告的分析員並不熟悉香港物業市場,故此不知道其持有的香港明報中心物業也是價值很高的。結合當地券商的報告,我們有理由相信世華媒體持有的馬來西亞物業價值應該不會低於香港的物業。

綜合而言,不論是公司的核心業務、持有的淨現金及金融資產,以至香港的物業及馬來西亞的物業,每一項都至少值得上目前的市值5.57億港元,可惜就是因為是非常冷門的小型股,所以已被市場遺忘,還好的是主要股東並沒有忽視公司的價值,故此可以看到主要股東目前已頻頻在市場增持:


當然,只是靠主要股東的增持,相信也難以令其實際價值顯現,將來還是要依靠潛在事件,例如曾經傳聞的出售明報,又或者當地券商也有猜測日後可能會私有化等,如果沒有這些事件的發生,世華媒體股價可能會繼續長期比實際價值有大幅度的折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