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頂文章

置頂文章: 我的交易日誌 (六)

這個專欄的留言區將會用作記錄我自己交易的專區,以後有什麼即市交易都會首先在這裡更新,作為自己一個完整的交易紀錄。 因為目前我的網誌已暫停留言功能,所以很抱歉有時未必可以與大家詳談買賣原因,很抱歉。 之前兩個交易日誌的連結: 我的交易日誌 我的交易日誌 (二) 我的交易日誌 (三)...

2018年4月28日 星期六

AV Concept (00595) - 令小股東心寒的鬼崇回購



原本公司在市場回購,應該是一件好事,但回購做到好似AV CONCEPT般鬼崇及黑暗,好事可以變壞事。

AV CONCEPT分別在4月25日、26日及27日這三天分別在市場回購370.8萬股、350萬股及727.8萬股,這三天的回購盤特別之處如下:

4月25日: 回購股數當中,有246萬股是Y 盤
4月26日: 全部350萬股回購股數都是以X盤成交
4月27日: 727.8萬股回購股數當中,有700萬股是以X盤成交, 有20萬股以Y盤成交, 只有7.8萬股是向獨立小股東買入的

或許大家不明白Y盤及X盤的意思,我們看看港交所的解說:


Y盤是指在市場自動對盤交易的模式,而買賣雙方來自同一間券商;

X盤是指非市場自動盤交易的模式,買賣雙方來自同一間券商,並且是在場外協商交易,然後上板。

第一天,市場還不知道公司開始回購,所以公司容易在市場上進行定向的回購,即是看著賣方的券商來買入,例如我相信代表公司回購及賣方沽貨的都是凱基証券,而當凱基証券代表賣方掛出沽盤時,公司就會以凱基証券買入這些沽盤。

到第二天,市場意識到公司開始回購,也多了小股東的沽盤,打算趁公司回購之時沽出股票,可是這天公司並不打算買入小股東的股票,而是在場外與賣方直接洽商、成交,然後才將成交上板,一股都沒有在市場買入。

第三天,市場已意識到公司並沒有打算在場內回購,而是在場外向指定的賣方進行回購,故此股價開始回落,而這天的回購數量是三天以來最多的,當中700萬股都是在場外進行回購,而有20萬是場內的兩邊客交易 (即買賣雙方來自同一券商),只有7.8萬股是象徵式向獨立小股東買入,作價是0.5元。

作為小股東,我會非常質疑這種場外及場內的定向回購是否涉及利益輸送?

為何回購只是定向某股東買入,而不可以在市場進行? 

這個賣家是什麼身份? 為何只可以向他進行定向回購,而不可以公開在市場向其他小股東回購? 公司管理層和這賣家有沒有任何利益上的關係?

公司是否應該自願披露為何定向這賣家回購股份,原因為何? 

如果這種情況持續的話,我會建議小股東向證監會投訴,這種回購方式是非常黑暗及容易涉及利益輸送,監管部門應該主動介入調查。

回購原本是一件好事,但回購搞得這麼鬼鬼崇崇、不見得光,也是第一次看見,對於這種做法,我除了給予負評外,就是非常鄙視管理層的鬼崇行為。

回購,請在場內光明正大的進行!

2018年4月27日 星期五

汰弱留強的思維


多年來,自己一向都奉行汰弱留強的做法,而每年的3、4月一般都是換馬頻繁的月份。

我自己心目中所謂的強與弱,並不是坊間泛指的股價強與弱,而是投資邏輯 (investment thesis)的強與弱,例如我是以基本因素選股的,要看看業績與估值、派息是否符合預期、有沒有更好的選擇;又或者是基於事件驅動而買入的,也要不時評估買入的thesis是否仍然有效及變化。

最簡單的例子莫過於上月27號,同是飲食股的合興集團 (00047) 及國際天食 (03666, 前稱小南國) 同日出業績,而我之前選合興集團買入主要的原因,是其估值在香港上市的小型飲食股當中相對便宜的 (以PE及PB計算),但在全年業績公佈之後,不難發現同業國際天食的估值更低,即使考慮到公司管治較差的因素,以國際天食核心盈利約1.15億港元計算,市盈率低至7倍、市帳率更低至0.85倍,估值實在是非常吸引,以“貪便宜”的心態選股的話,實在難以不選後者,故此第二天毫不猶豫進行換馬,以0.198元沽出合興,0.36元買入國際天食;而在完成換馬後,國際天食的股價表現一直比合興為強。

其它的例子包括沽出派息合乎預期、但業績差於預期的精熙國際(02788)及減持業績及派息皆不及預期的旭日企業 (00393),換入績優的天能動力 (00819);前兩者在沽出及減持後,股價都是橫行,但換入的天能動力表現強勁,股價在之後的1個月期間大升接近40%。

另外基於基本因素較佳、估值便宜的投資邏輯,買入了預期將受惠國內香煙銷售觸底回升的澳科控股 (02300),目前雖然未看到成績,主要是仍需要等中期業績去確定行業的逆轉。還有的就是增持自己覺得業績不錯兼派息大升的福田實業 (00420),以及補回在業績前減持了的興發鋁業 (00098),只因業績及派息都優於自己預期。

而事件驅動方面,原本預期會提前贖回可換股債 (CB)並大派特別息的萊蒙國際 (03688),因維持正常派息關係,估計在明年一月前提前贖回CB的機會不大,故此連番減持,套現的部份資金用作增持利福中國 (02136),尤其是在完成配股後,更加強了我對其可能私有化的猜想,故在配股後股價一度回落時,毅然增持。增持利福後,巧合地公司開始了暴力回購的動作,令市場開始注視這隻一直是“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好股,股價連番大升。

簡略地回顧了過去一個多月的部份交易,以此作為組合持股“汰弱留強”的案例,供網友們參考。






2018年4月26日 星期四

確定清晰的選股投資邏輯 (investment thesis)



這麼多年來,我經常發現網友們缺乏清晰的選股投資邏輯(thesis),即是很多時候或許是人云亦云跟風買入,又或者見股價升就追入,對於買入的股票並沒有一個清晰的投資邏輯,即使不知是因為基本因素、技術走術或者事件驅動而買入。

一個清晰的投資邏輯是很重要的,例如當初我買入東方海外(00316)的投資邏輯是基於要約條件不難達成,而且是可預視的時限,故此是一項低風險的套利活動;但後來才發現有一隱藏的要約條件,即是該宗收購需要獲得美國外資投資委員會的批准,故此要約存在不確定性,而且即使中遠海控(01919) 願意剝離東方海外的美國資產,以便取得美國有關當局的同意,但時間上肯定比當初預期為長,故我當時毅然選然在輕微虧損的情況下沽出止蝕。

又例如最近股價屢創新低的匯聚科技 (01729),當初買入的投資邏輯是受惠於兩大主要客戶的業務增長及其本身估值較低,但近月中美爆發貿易糾紛,令匯聚科技的業務有機會受到影響,不過實際上會否有影響或者影響有多大,大家都不清楚,只是市場面對不確定因素,通常是走為上著,故此股價大跌。我自己審視此投資邏輯,目前仍不能說此投資邏輯已不存在,只是可能稍為減弱,但股價已明顯預先反映不明朗因素,故此我仍然選擇繼續持有觀望。

最後當然不能不提近日火速上升的利福中國(02136)。如果有留意我過往文章的,都知道我自2016年中已開始跟進利福中國,而且也很早就買入,當時的投資邏輯除了資產大折讓、估值便宜之外,還有就是潛在私有化的猜想。時至今日,雖然股價已大升,當初的投資邏輯仍然有效,而且某程度上更是加強了,包括第二大股東的配售退出、大股東細劉的增持及公司的回購等,都是朝著當初的設想去發展,故此繼續持有利福中國等待。

如果大家有時間的話,不妨細心想想你組合裡持股的投資邏輯,然後檢討一下這些投資邏輯是否仍有效、有沒有加強或減弱,從而去判斷是否需要調整你的組合持股。

2018年4月25日 星期三

此一時、彼一時.....投機買入俄鋁(00486)


尤記得之前一個多星期前,俄鋁股價徘徊在2元邊的時候,網友一再追問我什麼價位才會考慮撈底俄鋁,我一直說不考慮,因為當時俄鋁面對美國的制裁令(詳看當時的文章:撈底,為何選寶勝國際 、棄俄鋁 ?),很多機構投資者及美資行基本上都要在5月7日前清倉俄鋁,而且俄鋁也面對銀行CALL LOAN的風險,隨時有機會停牌,故此只是一項高風險、高回報的投機,值博率不高。

但美國昨晚對俄鋁制裁的立場軟化,公佈了幾項決定:

1. 美國財政部把美國人解除與俄鋁業務往來的最後期限從6月5日延後到10月23日,即是說在未來半年,美國及友好國家的企業仍可以維持與俄鋁的業務往來,令俄鋁在未來半年出事的機會大降;

2. 美國財政部表示,不會對與俄鋁或其子公司有往來的非美國實體實施次級制裁(secondary sanction)。這決定非常重要,即是非美國的企業與俄鋁保持業務往來,不會受到美國的制裁。這決定基本上令制裁令的殺傷力大幅降低。

3. 如果大股東歐柏嘉撤資和放棄對俄鋁的控制權,則美國會考慮減輕對俄鋁的制裁,即是說如果大股東肯放棄控制權,俄鋁很大機會雨過天清。

美國對俄鋁的制裁延期至10月23日才執行,但不知道大部份券商什麼時候才可以解除只准沽、不准買的禁令?最少從今天大部份交易時間的買賣盤可以看到,主要的外資券商及銀行等,仍然不獲准買入俄鋁,故此外資及機構投資者相信是沒有買入的途徑,除非等到這些券商解除禁令,而我自己覺得繼續制裁令延期至10月23日才執行,無理由券商不會解除只准沽、不准買的禁令。


從今天收市的買賣盤可見到買盤主要是中小型券商為主,相信投資者仍然無法通過主要的中外資券商買入俄鋁。與此同時,也沒有看到主要的外資券商沽貨,相信與制裁令延期至10月23日才執行有關。

我不知自己的想法會否太樂觀,但無論如何都好,此時的俄鋁值博率肯定遠高於彼時(1個多星期前) 俄鋁,故此也敢於在開市大升後仍追入俄鋁,正是此一時、彼一時也。

執筆之時,俄鋁在莫斯科交易所的股價是28.1盧布,相當於3.59港元。我自己覺得香港股價與俄羅斯那邊的股價差距理應收窄,而收窄的方向是香港的股價上升,而不是俄羅斯交易所那邊的股價跌。


2018年4月24日 星期二

讓你一次過見識三種回購方式:利福中國 (02136)、奧思集團 (01161)、栢能集團 (01263)、中視金橋(00623)



上市公司進行回購,大家或許會覺得回購不就是上市公司買入自己的股票嗎,為何會有三種回購方式之多?恰好近日有四間上市公司回購,雖然同是回購,但方法、形式有別,用作例子來說明就最好不過。

第一種:場內回購

場內回購,顧名思義,就是在市場內買入。這種方式的回購,其實也可以再細分為兩種,一種就是暴力式的回購,表表者正是近日大家都關注的利福中國 (02136),剛開始進行回購,但回購力度猛烈,僅僅4天就斥資接近7千萬元回購約2500萬股,令股價在短時間內急升30%。

另一種就是細水長流式,每天回購少量,但勝在有靭力,可以長期進行回購,最佳的例子之一是中視金橋 (00623),從2015年8月已開始漫長的回購計劃,每次雖然只回購數萬股至1百多萬股,但經過2年半的回購後,已在市場回購了超過6000萬股,超過當時發行股數的10%了。

第二種:場外回購 - 向小股東提出自願現金回購

這種回購的方法也是常見的,近日就有奧思集團(01161)進行這種方式的回購,以每股0.8元向全體小股東收購最多8800萬股或相當於已發行股份的11.5%,而大股東就已作出承諾,不會接納這收購建議,即是說這收購建議只是向全體小股東提出,小股東可以自行決是是否接納公司提出的回購建議。

第三種:場外回購 - 定向回購

今晚剛見到栢能集團 (01263) 提出這種罕見的回購建議,由公司以接近市場價格的5元作價,向主要股東回購7470萬股或相當於已發行股本的16.74%。這回購建議是定向主要股東,獨立小股東無份參與,但要落實的話,需要由獨立小股東在特別股東大會上表決通過。

這回購建議美其名是基於主要股東想減持,但由於市場成交薄弱,故此主要股東在市場沽售的話,會令股價受壓;而主要股東不想私人配售的原因是第三者不了解公司的價值 .......潛台詞即是不會有第三者肯以這作價接收這批股,故此唯有由公司來回購這批股份,以免主要股東在市場沽售,會令股價大跌,是造福小股東之舉。

看了上述幾種回購方式後,如果你作為小股東,最想見到的是那種回購方式?又或者那種回購方式會對小股東最為有利?


2018年4月20日 星期五

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匯聚科技(01729)自貿易戰烏雲密佈以來,股價一直走弱,主因是匯聚科技的第二大客戶是美國公司Google,而供應Google的產品可能會列入提升關稅的產品名單中,對匯聚科技的業務或許會有影響,但這仍是未知數,故之前縱使股價下跌,也跌得不算過份。

禍不單行的是......曾經是匯聚科技主要客戶的中興通訊 (00763) 被美國嚴厲制裁,令匯聚科技躺著也中箭!

根據招股書:


客戶C是一家總部設於中國的跨國電訊設備及系統公司,其股份在聯交所及深圳 證券交易所上市。其為電訊設備及網絡解決方案服務供應商。根據其二零一六年年 報,客戶集團截至二零一六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錄得綜合收益逾人民幣 100,000 百萬元。

客戶C就是中興通訊,但中興通訊於2016及2017年已再沒有交訂單予匯聚科技,故此中興出事,對匯聚科技的實際影響有限;如有影響的話,現階段也只是心理影響,擔心中興被制裁一事,會加劇中美貿易糾紛,令匯聚科技的業務受到拖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