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頂文章

置頂文章: 我的交易日誌 (六)

這個專欄的留言區將會用作記錄我自己交易的專區,以後有什麼即市交易都會首先在這裡更新,作為自己一個完整的交易紀錄。 因為目前我的網誌已暫停留言功能,所以很抱歉有時未必可以與大家詳談買賣原因,很抱歉。 之前兩個交易日誌的連結: 我的交易日誌 我的交易日誌 (二) 我的交易日誌 (三)...

2017年10月30日 星期一

打擊主板小型新股的貨源歸邊炒賣乎?



翔輝礦業 (01625) 晚上宣佈,鑒於機構作出 查詢,本公司需要更多時間回應監管機構的查詢,故本公司決定現階段不會進行 全球發售。

根據今早公佈的公開招股配發結果,公開招股錄得9.9倍的超額認購,故此無需進行回撥,公開發售的股份數目仍維持3900萬股,即是次全球發售下發售股份 總數的10%。

而國際配售方面則獲輕微超額認購,即是說差不多凡認購的投資者,基本上都可以獲得全數分配。

公開招股僅獲不足10倍超額認購,而國際配售也是輕微超額認購,但暗盤價大升60%,相信稍有經驗的投資者都明白是什麼原因。

監管機構繼之前高調介入創業板的新股炒賣後,現在對於有懷疑的主板新股也作出主動的查詢或調查,有助維護港股市場的公平、公正。

當然,翔輝礦業IPO中止,影響最大的除了公司及大股東之外,還有以為將會賺取一筆快錢的小股東,事關IPO中止,即是說今日的暗盤交易將會全數取消、還原,已在暗盤市場沽出獲利的小股東是見財化水。

徵求雷蛇產品的用家意見


雷蛇如無意外將於11月1日開始公開招股,但這隻打著電競概念的新股,怎麼看都只是一隻主力生產供電競之用的周邊設備股,我自己對此股的發展潛力及投資價值存疑,也猶豫於是否參與短線的投機。

根據其招股書的描述,雷蛇建立了無比忠實的粉絲群,實情是否如此?


而雷蛇的主要收入來源是硬件業務,即是開發、生產及銷售滑鼠、鍵盤及音效裝置等:



過去數年收入的增長是追不上行業的發展速度:


雖然毛利率高於一般的周邊設備生產商,但每年投入巨額的研發開支,加上龐大的市場推廣開支,過去兩年半一直是錄得虧損。


或許我自己對這行業及雷蛇的認知都不足,不知道有沒有電競選手或雷蛇產品的用家可以分享下行業及此公司產品的寶貴意見?


2017年10月27日 星期五

搶!搶!搶!



搶完孖展,搶完機,搶完錢,大家都筋疲力盡,終於可以放鬆休息下,吹吹水。



2017年10月26日 星期四

認購閱文集團(00772)的主要原因


認購閱文集團, 主要原因有三:

1. 騰訊親生仔;

2. 港股獨一無二的大IP概念;

3. 接近零風險、中至低回報的短期之選。


2017年10月25日 星期三

小注博晶苑(02232) 中下限定價


晶苑(02232) 公開招股反應比較冷淡,是意料中事。執筆之時,孖展認購額只有4億多元,僅僅超出公開招股集資額,最終或許只會錄得10倍多的超額認購。反應比較冷淡原因有二:1. 估值稍高;2. 與大熱新股閱文集團撞期。

先說說與閱文集團撞期。由於晶苑的招股期與閱文集團撞期關係,所以資金選閱文、捨晶苑是非常合理的選擇,大家都不難理解,相信這裡大部份的網友也會有此抉擇。

至於估值方面,以招股價範圍7.3元-8.8元計算,晶苑2016年往績市盈率介乎21.4倍至25.8倍,估值肯定不便宜的。不過再看看2017年上半年盈利增長達到31%,而且2017年7-8月的收入比2016年同期增長27.8%,似乎2017年全年盈利增長達到30%是合理的預期,即是說以2017年預期盈利計算,估值相當於16.5倍-19.8倍市盈率,應該是稍為合理一些,但仍是偏貴的估值。

有大行預期晶苑2018年度的盈利稍高於2億美元,以此計算晶苑招股價的估值相當於2018年預期市盈率12.8-15.5倍之間。要達至這個盈利預期,其實只需要2018年盈利再增長2成多就可以達致,並不是很困難的目標,我自己覺得是一個比較合理的預期。

晶苑作為行業的龍頭之一,相信市場會將其對標申洲國際(02313),當然申洲國際的盈利能力遠高於晶苑,故此其估值高於晶苑是合理的。就以2016年度來說,晶苑的收入約138億港元,毛利27.8億港元,純利9.65億港元;申洲國際收入是180億港元,毛利約59億港元,純利約35.3億港元,兩者比較之下可以看到申洲的盈利能力遠高於晶苑。

按上述計算,晶苑2017年市盈率介乎16.5倍-19.8倍之間, 而申洲現價預期市盈率是23倍左右; 晶苑2018年預期市盈率12.8-15.5倍,而申洲則是20倍左右。如果晶苑以上限定價的話,對比申洲的估值,似乎上升空間已不大;但如果以中下限定價的話,晶苑估值的折讓比較大,或許在上市後可以達到雙位數的升幅。

今天不少報章報導晶苑的國際配售已超額數倍,反應比公開招股熱烈,不過我聽聞不少國際配售的認購都是限價的,而且價格範圍以中下限為主,這或許反映了機構投資者的看法也是中下限定價的估值比較合理及具上升空間,但如果中上限定價的話,上升空間不多,故此寧願不要。

我自己小注認購晶苑,其實也是博公開招股反應比較冷淡,有機會以中下限定價;其次是超額倍數較低,中籤率會較高,以此彌補其相對較小的上升空間。如果晶苑不幸地以中上限定價的話,則可能只可以平手離場了。

目前晶苑的孖展認購尚未截止,故此最終超額認購倍數難料,中籤率亦難以估算,故此大家如有興趣以孖展認購的話,宜考慮一旦中籤率高過10%的話,需要額外資金補倉,不然可能面臨上市後被斬倉的風險。

2017年10月21日 星期六

不要將急跌後的大升視作必然


自今年以來,恒指從22000起步,扶搖直上,期間基本上沒有出現過大型的調整,勉強談得上調整的只有8月及9月各有一次800-1000點的短暫調整,然後很快又重拾升軌,並創出年度新高;而前天的600點調整過後,恒指昨天已收復一半失地,加上昨晚杜指又再大升,或許下星期恒指已可以完全收復失地,繼續創出年度新高。





過去幾次的小型調整期間,如果你有膽識買入那些今年資金追捧的熱門股,例如融創(01918)、中國恒大(03333)、吉利汽車(00175)、騰訊(00700)等,你已經獲利不菲......而看著網友們勇於趁調整接貨,然後過幾天沽出已獲取厚利,大家不知會否心思思等待下次調整時,也加入撈貨行列,然後期待快速的反彈獲利?







下次的調整過後,恒指及部份熱門股可能會繼續創新高,但不要將這走勢視作必然,始終不論大市、或者被市場寵幸的熱門股也好,估值都已不算便宜,有不少已是昂貴,股價不可能持續創新高的。相信大家都聽過溫水煮蛙這故事,姑勿論這故事是否真實,但背後的道理相信大家都明白,希望大家不會在市場漸漸加熱的時候,成為在溫水中死去的青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