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頂文章

置頂文章: 我的交易日誌 (六)

這個專欄的留言區將會用作記錄我自己交易的專區,以後有什麼即市交易都會首先在這裡更新,作為自己一個完整的交易紀錄。 因為目前我的網誌已暫停留言功能,所以很抱歉有時未必可以與大家詳談買賣原因,很抱歉。 之前兩個交易日誌的連結: 我的交易日誌 我的交易日誌 (二) 我的交易日誌 (三)...

2018年6月12日 星期二

天津津燃公用 (01265) 的潛在出售與要約


天津津燃公用於上周五停牌,並在收市後發出通告,主要內容如下:

1. 根據合營雙方於二零一一年十一月二日就成立津燃華潤訂立 的合營企業協議及補充協議,天津燃氣將逐步將其全部天然氣相關業務轉讓予津燃華潤, 而該等業務包括目標股份。

2. 於二零一八年六月七日(交易時段後),合營雙方為促進津燃華潤根據合營重組協議收購目標股份訂立了備忘錄。

3. 國有股東非公開協議轉讓上市公司股份的價格不得低於下列兩者之 中的較高者:(一)提示性公告日前30個交易日的每日加權平均價格的算術平均值,即約為 每股股份0.61港元;(二)最近一個會計年度上市公司經審計的每股淨資產值。

4. 根據收購守則之規定,倘完成轉讓目標股份,則 津燃華潤將須根據收購守則規則26.1就全部已發行股份(津燃華潤及其一致行動人士已擁 有或同意將予收購者除外)提出強制性無條件現金要約。

5. 於本聯合公告日期,天津燃氣及津燃華潤並無就轉讓目標股份訂立正式協議,且磋商仍在進行中。有關詳細條款及時間表須 待天津燃氣與津燃華潤進一步協定,而轉讓目標股份可能會或可能不會進行。

上述內容其實說得很清楚,如果達成股份轉讓協議的話,轉讓價不會低於資產淨值 (NAV),以最近的年報數據計算,每股NAV是1.16港元,其後宣派未期息2港仙,我不知NAV是否會作出調整,如果不需調整的話,NAV是1.16港元;如果要調整的話,NAV是1.14港元。

而如果按最低要求的NAV價作為轉讓價,完成股權轉讓後,津燃華潤是必需按收購守則向全體小股東作出強制性的全面要約,即是小股東可以以同樣價格將持有的天津津燃H股出售給津燃華潤,而如果超過90%的H股股東同意要約的話,則津燃華潤是有權可以將天津津燃同時私有化的。

整個事件驅動策略很簡單,主要視乎你:

1. 覺得天津燃氣能否和津燃華潤達成轉讓協議?

我個人看法是,津燃華潤參與合營公司的營運多年,對合營公司業務是很了解,這時候雙方根據合營重組協議就收購目標股份訂立了備忘錄,相信應該已是情投意合,不然無需在合營協議簽訂了接近7年後,這時候才提出有關的收購、轉讓事項。

2. 作價會否只是NAV? 

我自己看法是如果津燃華潤這一刻沒有打算將天津津燃私有化的話,則轉讓價可能只是NAV 或者稍高於NAV的作價;但如果津燃華潤打算一併將天津津然私有化的話,明顯地NAV的價格是難以成功的。參考華潤燃氣於2011年私有化鄭州燃氣 (03928) 的現金作價都達到1.35倍市帳率,我估計作價必需達到1.3倍市帳率才有吸引力。

最後,個人認為如果成功轉讓股權的話,華潤燃氣最終應該都會將天津津燃公用私有化的,問題只是時間而已。

2018年6月9日 星期六

小型新股惡炒 (下) - 浴火重生


被配售的大戶炒高散貨的新股,然後在散戶互相踐踏下,跌到一扑一碌,股價是否永不超生?

暫時比較肯定的是,當市值跌破3億元,開始具備谷底反彈的機會;當市值趺到2.7億左右,不少半新股都會見底回升;最極端的個案是跌到2.4億市值才終極見底。

通達宏泰 (02363) 曾低見1.27元的上市低位,比招股價2.3元下跌45%,市值低見2.4億元,然後開始反彈,現價已自低位反彈33%。

天長集團(02182) 曾低見0.435元,比招股價0.71元下跌39%,市值低見2.7億,然後開始反彈,現價已自低位反彈24%。
但上述舉的兩個例子只是跌到賤價的谷底反彈,算不上浴火重生。真正浴火重生的有以下眾多例子:


Kakiko Group (02225) 招股價0.52元,上市首天高見0.61元,數天後跌破招股價,曾低見0.495元。其後經過一輪長期收集後,貨源歸邊,股價曾高見2.76元,比招股價大升4.3倍。




凌銳控股 (00784) 招股價0.5元,上市後曾低見0.385元,比招股價下趺23%,市值低見3.1億元;然後低位收集後,股價炒至最高0.85元,自最低價上升1.2倍,也比招股價高70%。




光麗科技(06036) 招股價0.5元,上市後曾低見0.35元,比招股價下跌30%,市值低見3.5億元;在低位收集後,股價曾回升至0.64元,自低位上升83%。現價0.57元,比招股價高14%,勉強算是浴火重生。



榮智控股(06080) 招股價0.52元,上市後曾低見0.415元,比招股價下跌20%。在低位收集後,股價曾炒至最高0.86元,自低位上升107%。現價0.62元,比招股價高19%。

半新股什麼情況下可以谷底回彈,大概都掌握到一二,主要看市值,但什麼情況下會浴火重生?恕我仍未掌握到要點,仍在研究中,大家不妨也一起發揮研究精神,看看能否找到一些共通點,然後日後可以從中獲利。


2018年6月7日 星期四

小型新股惡炒 (中) - 向下炒?


在研究萬成(01451)的過程中,發現了最近很多半新股都有共通點,並做了一個圖表供大家參考:


註: 1. 上述股份收市價是6月4日的數據;
     2.  跌破招股價時間是按收市價計算。

除了上表之外,主板還有泓盈控股(01735)、凌銳控股 (0784)、Kakiko Group (02225)、華新手袋 (02683) 及光麗科技(06036),創業板的08376、08536、08151、08451、08448、08400....等都是同一情況,恕我不一一詳寫。

同一情況,即是什麼情況?可以自己看看CCASS,部份例子如下:

https://webb-site.com/ccass/chldchg.asp?sort=chngdn&issue=26087&sc=&d1=2018-03-14&d=2018-06-06

https://webb-site.com/ccass/chldchg.asp?sort=chngdn&issue=25833&sc=2182&d1=2018-01-22&d=2018-06-06

https://webb-site.com/ccass/chldchg.asp?sort=chngdn&issue=25923&sc=1621&d1=2018-03-05&d=2018-06-06



這些小型新股都是配售給同一班人士,然後一上市就炒高極速散貨。

問題是小型新股股價大跌,是否因為這些接了配售的大戶一心想向下炒?

我自己覺得其本意並不是向下炒,只是在炒高散貨給散戶後,任務完成,不需要再維持秩序;高位接貨的散戶見到買盤、成交大減,自然會考慮止蝕,一多人止蝕就觸發骨牌效應,互相踐踏之下,股價其後大跌是必然的。

這個系列最後一篇是“浴火重生記”。

2018年6月5日 星期二

小型新股惡炒 (上) - 疑似殼股萬成(01451)


當我正在寫這篇文的時候,我自己的想法是只要有耐性,中長線而言,萬成應該是贏面頗大的,但偶然間發現疑似此股莊家的手法,短線似乎先要捱一棍,跌破招股價的機會也不低,下篇文章會說說我的發現。

----------------------------------------------------------------------------------------------------------------------

我有強烈的感覺萬成 (01451) 會在上市一年後賣殼的,主要原因包括業務萎縮、市值細、管理層的背景等。


整體收入持續減少,業務萎縮。


產能使用率低,資本開支不大,沒有資金需求,上市集資的作用低。





上市開支高達2800萬元,但淨集資額只有4580萬元,兼且公司在招股時已不授予保薦人超額配售權,故此縱使公開發售及配售均反應踴躍,但也不能超額配售去額外集資,再次反映公司的集資意欲不大,只是為了上市地位而上市。







管理層(包括大股東自己) 具備豐富的賣殼及收購與合併經驗。







超低的市值,遠低於殼價,具備賣殼誘因。




萬成現在才剛上市,所以賣殼還是很遙遠的事,最快都要一年後,期間股價會有波動,可能會跌破招股價也說不定,但我自己有閒錢可以買細注貨等候,期望明年初已偷步炒賣殼概念。如果沒有信心、也沒有閒錢去等一年的話,目前就最好不要考慮這股了,可以等待明年初才再留意。

2018年6月3日 星期日

2018年上半年選股比賽結果



2018年上半年選股比賽賽期至5月31日止,故此比賽結果也有了,謝謝網友的整理,最終結果如下:




組合回報首五名是:

力克
Guanzi
csysimon
嘉毓
Force

個股回報首三名是:

Hiphipming
Guanzi
waising lau

因個股組第二名Guanzi同時名列組合回報第二名, 因此個股組會補選第6名的Kai Kai。

另外,名列組合組第6名慢買估民(同時名列個股組第7名) 及第7名的Kaka (同時名列個人組第9名),成績優異,因此也獲邀請參與聚餐。

即是說,最終獲邀出席聚餐的10名網友名單如下:

力克、Guanzi、csysimon、嘉毓、Force、Hiphipming、waising lau、Kai Kai、慢買估民、Kaka。


請上述勝出的網友電郵聯絡我,以便確定我們的聚餐詳情,謝謝。如於6月8日前仍未聯絡我的,我會視作自動放棄參與是次聚餐


最後,請留意根據之前所定的規則,勝出者需要根據下列的規則作出捐款的,謹此謝謝各位網友的參與及支持。

1. 聚餐仍會由我請客,但我希望贏出比賽的網友要將贏出股份在參賽期間的一手股票的盈利的一半捐出,例如如果選萊蒙國際(03688) 參賽並贏出,其一手的股數是500股,假設1月31日的收市價是4元,然後到5月31日的收市價是6元,贏出了比賽,而此期間一手股票的盈利是:(6元-4元) X 500股 = 1000元,則勝出者要將一半的盈利 (即是500) 捐給認可的慈善機關,作為出席聚餐的入場券。

2. 有些網友會選大股如騰訊(00700) 參賽,一手股票大約要47000元,如果股價升到550元,則一手股票的盈利高達8000元,如果以一半作為捐款,可能會有得獎者覺得好“肉赤”,而且其需要這筆盈利去再投資或改善生活;又或者有些參賽者會挑選仙股,一手只值數百元,升一倍的一半盈利也只是2、3百元,可能會令其他得獎者覺得不公平,所以我加入捐款的上下限是300-1500元,即是如上例騰訊贏出了且按規定的捐款高達4000元,則此情況下可以只按捐款上限1500元捐贈.....當然如果能力所及可以按足規定捐4000元或者更多的話,也是無任歡迎的。

3. 組合組的得獎者就以組合中回報較高的一隻股的一半盈利作為捐款的標準。

2018年6月1日 星期五

奧思集團(01161) - 低價回購倍增佳績的威力! (下)


這篇主要說說奧思的中期業績及估值。

中期業績其實都不需多說,很理想,關鍵是能否持續而已。收入增長12%至3.66億元,毛利率輕微改善,純利大增73%至6000萬元。以完成要約回購後的發行股數6.77億股計算,每股純利8.8仙;派發中期息每股3仙,派息比率34%,遠低於上年全年的派息比率88%,管理層解釋是要預留儲備去完成要約回購之用。

在之前的4年,奧思只有2015年是下半年的盈利低於上半年的,另外三年俱是下半年的盈利和上半年相若或優於的,再加上目前香港零售市場回暖,客戶消費意欲增加,故此我預期下半年盈利應該可以和上半年相若,即是全年純利可以達至1.2億元。假若管理層將回購所需的7千萬元從今年盈利撥付,則仍有5000萬元的盈利可以用作派息之用,全年派息估計不會低於每股7仙。以此推算,現價1.32元相當於預期市盈率7.5倍,預期股息率5.3%。大家或許會覺得今年的股息率,相對同業必瘦站 (01830)而言是偏低的,但誠如管理層所言,要預留現金支付回購之用,而基於過往長期大約90%的派息比率及充裕的現金儲備,我預期奧思明年會恢復90%的派息比率,今年只是以短痛去換取長遠的利益,不足為懼。

同業必瘦站剛於月中發了盈喜,預期全年盈利比上年大幅增加100%。撇除一次性收益,估計必瘦站今年核心盈利約1.6億元,以其目前市值16.25億元計算,估值是10倍市盈率;以100%派息比率計算,股息率約10%。雖然必瘦站今年的預期股息率高於奧思甚多,但今年有特殊因素所致,在正常情況下,奧思的預期市盈率顯著低於必瘦站,而且預期股息率也不會低於必瘦站的,現價估值肯定低於必瘦站。

另外要留意的是同業英格蜜兒正在籌備上市。根據港交所刊登的英格蜜兒初步招股文件顯示,主打醫學美容的英格蜜兒最近半年盈利錄得接近50%的高增長:


以其最近一年核心盈利或許高達2.8億元計算,其將會是該板塊的龍頭股,上市估值預計最少15倍以上的市盈率,將會遠高於已上市的奧思及必瘦站,或有機會拉升整個板塊的估值。

基於以上因素,自己覺得奧思最保守的估算也不應低於8倍市盈率,相當於股價1.41元;如果稍為進取一些,應該可以迫近必瘦站目前大約預期10倍市盈率的估值,即進取的目標價是1.76元。

在中期業績及要約回購將會完成的雙重利好刺激下,股價在最近數天大升35%,突破2015的蟹貨區,短期或許要消化獲利沽盤。



對於奧思資產負債表的不解之謎

最後,要說說我對奧思資產負債表的主要問題,大家可以比較一下奧思和必瘦站的資產負債表:

奧思資產負債表


必瘦站資產負債表

不知大家有沒有留意到奧思負債部份的預收款項(即是已預付款項的美容療程、禮券等) ,每年都在遞增,由4年前帳面上只有大約3億左右的預收款項,已增加至今年的5億多元。同業必瘦站的預收款項 (即是遞延收益) 在4年前只有1億多元,增加至現在的2億元,雖然也是在遞增,但增加的款項遠少於奧思,而且必瘦站的年報也清楚列明每年有多少收益是來自預付款項的療程過期而衍生出來的收益,但奧思從來沒有作出相關的披露,令我相當懷疑究竟目前帳上的5億多元預付款項的美容療程、禮券等,實際上有多少已是過期但沒有入帳的?

參考必瘦站的年報披露:


根據上述披露,必瘦站於2016年有2.9億的收入是源自預付的美容療程/套票過期失效,而2017年也有2.1億的相關收益。

即使正申請上市的英格蜜兒,其初步招股書內也有作出相關的披露:


唯獨奧思的年報中找不到相關的數據,而其每年的預收款項及淨現金不斷增加,是否存在隱藏利潤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