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頂文章

置頂文章: 我的交易日誌 (六)

這個專欄的留言區將會用作記錄我自己交易的專區,以後有什麼即市交易都會首先在這裡更新,作為自己一個完整的交易紀錄。 因為目前我的網誌已暫停留言功能,所以很抱歉有時未必可以與大家詳談買賣原因,很抱歉。 之前兩個交易日誌的連結: 我的交易日誌 我的交易日誌 (二) 我的交易日誌 (三)...

2010年12月11日 星期六

中國的數據是人造的

11月通脹會是5.1%嗎?自己相信實際通脹數據可能已接近雙位數,但各省、市、地方領導人唯恐被責壓抑通脹不力,所以欺上瞞下。為何會有此判斷?源於上星期回國內兩日所接觸到的人和事,令我有此感覺。

不要寄望國內會停止緊縮政策,如果不加大緊縮力度已經要謝天謝地。 自己預期本月底前會加息0.5厘,而明年的加息幅度肯定不止1厘這麼少。

各位,請綁好安全帶,以迎接股市震盪。

 

中國通脹突破5%創新高 (10:30)

中國通脹再創新高,11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按年升5.1%,是金融海嘯爆發後最高,遠超外界預期。
國家統計局發言人盛來運表示,通脹率創新高,主要由食品及居住價格上升所拉動。其中,11月食品價格就攀升了11.7%。
事實上,受食品價格尤其菜價苘升影響,10月內地CPI已錄得4.4%升幅,是當時的年內高位,令通脹形勢大受關注,外界原已普遍預期,11月份的數字會進一步攀升。
不過,包括中金公司在內的多個機構,之前預測的11月份CPI升幅,還只是4.8%,今早揭盅的數字5.1%,明顯超過預期。
這是自從CPI升幅於2008年7月創下6.3%的紀錄以來,最大的通脹升幅。
國家統計局今早公布11月份宏觀經濟數據,除了備受關注的CPI外,其他數據亦顯示,雖然中央致力防止經濟過熱,但中國經濟在上月仍增長迅速。11月份中國工業生產(中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按年升13.3%,較上月13.1%上升。工業品出廠價格(PPI),按年上升6.1%。
在社會消費方面,11月份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按年增長18.7%。
受高企的CPI數據影響,中國要將全年通脹控制在3%的目標,恐怕難以實現。統計局指,由1至11月份,中國CPI按年上漲3.2%。
http://inews.mingpao.com/htm/Inews/20101211/ca61030i.htm

 

李克強稱中國GDP不可靠

(路透)2010年12月6日 星期一 21:58 
(路透北京    6日電)根據爆料網站「維基解密」(WikiLeaks)披露的美國    外交電文,有望成為中國下個政府首長的李克強2007年曾表示,中國的國內生產毛額(GDP)數據是「人造的」,因此不可靠。
 
根據維基解密網站上一份會談後寄發的機密備忘錄,當時擔任遼寧省委書記的李克強,在與美國駐北京大使雷德(Clark Randt)的晚宴上,談及他對地方經濟數據的評估時異常坦率。
這份美國電文指出,現任中國國務院副總理的李克強,只集中3項指標來評估遼寧經濟:用電量、鐵路貨運量和銀行放款。

電文也說:「李克強說,只要看這3項數字,他就可以相對精確地評估出經濟成長速度,他笑著說,其他數據,特別是GDP統計數字,全是『僅供參考』。」

各界普遍預期李克強在2013年初,將成為中國總理溫家寶    的接班人,這個職位將使他負責全球第2大經濟體的決策。

中國經濟數據,特別是省級和更低層級的資料,長期受到分析師懷疑。
外國銀行1位不願具名的經濟學家表示:「中國的GDP數據不可靠,特別是地方GDP,根本不是新鮮事。」

李克強也曾向政府統計人員詢問更多資訊。
李克強去年視察中國國家統計局期間,曾詢問中國GDP是否按月計算。
李克強被告知數據是按季蒐集,因為按月統計有難度時,忍不住繼續追問。
據中國國家統計局官網指出,李克強問道:「西方國家是按月計算嗎?」

這份2007年3月15日寄出的美國大使館備忘錄,形容李克強是一個風趣且消息靈通的人,並說他試圖藉由提供窮人新住房和為每個家庭創造就業機會,打造「和諧社會」。中央社(翻譯)

2010年12月9日 星期四

接近沒有看市的日子

今早又懶洋洋地睡到10時半才起床,見到大市高開又回落,似乎很多基金經理都滿足於今年的回報,無需要粉飾櫥窗;又或者對國內的緊縮政策有戒心,可能在年尾前小量減持套利,等候明年再作部署,大市短期上升動力不足。

目前市況比較悶,加上很多好股的估值太貴,與自己的目標估值有段距離,相信短期內也不會有太多買入機會,故自己學基金經理一樣,佳節當前,減少買賣與看市的時間,充足電等明年再投入股市搏殺。

雖說如此,12月餘下日子自己還是會保持早、午及收市前都會看一看價以及每晚睡覺前都會落定第二日的買賣盤,以免大市出現大波動的話,錯失良機。昨晚已入了1170沽盤@1.9,但今早最高見1.89,差少少才沽到,並見1.9沽盤很多,故已改1.89沽,看看下午有沒有機會沽到。另外,見1230又極速回落,故放了一個買盤@3.2,中午收市見己成交。1230目前持股的平均成本拉低至3.56左右,並且由於持貨已達自己預定目標,故短期內不會再加碼。

各位如果有關於個別股票的問題,可以如常發問,惟一些自己沒有跟進的股票,未必可以即時及全數回覆,請見諒。

2010年12月6日 星期一

放假心情

踏入12月,完全是放假心情,已不太著緊股市的升跌。每日一早落定買賣盤,然後可以大半天也不看市,心情無比輕鬆。

正在計劃聖誕新年的節目,打算月底(元旦前後)與太太帶兩個女兒一起到上海玩4天。自己已有10年沒有去過上海,想問各位網友如果與小朋友去的話,有那些旅遊點或玩樂的地方是小朋友興趣較大的?住的話有沒有好的提議?自己的預算是不超過1500元人民幣一晚的,最好是交通方便或近市中心的,因為小朋友仍習慣睡下午覺。

這次去上海可以順便去感受一下中國最大都會在10年來的轉變,看看對自己選股會否有新啟發。

2010年12月2日 星期四

台一國際(01808):小股東必須團結SAY NO!

台一國際於11月17日宣佈了一單“一家便宜兩家著”的重組及收購建議,“一家便宜”者是小股東,“兩家著”者是現大股東及收購方,即現大股東及收購方聯手剝削小股東的利益,如果小股東不團結一致反抗的話,只會任由他人魚肉。

先簡單介紹該重組及收購建議的情況:

1. 台一目前業務,為有關銅及電磁線業務及開發電腦軟件及相關業務。公司提出的重組建議是將有關銅及電磁線業務組成一間私營公司,並以實物方式派予股東,每持有1股台一,可獲1股私營公司股份,私營公司不會於任何交易所上市,將由台一的控股股東提出收購,每股代價為現金0.45元;

2. 於完成重組及實物分派後,收購方啟富(大股東是內地富商景百孚)將以每股0.3925港元向大股東收購其所持的1.95億股1808,佔公司已發行股份32.79%;

3. 同時,公司將以每股6仙港元向公司認購2.1億股新股,佔目前已發行股份之約35.23%,並佔經認購擴大之已發行股份之約26.05%;

4. 完成2及3項後,啟富將持有經擴大後已發行股本約50.3% 之權益,並將按條例規定以每股0.3925港元向小股東提出全面收購協議。

即是說,如果上述重組及收購建議獲通過的話,小股東可以獲得最多每股0.8425港元,比較今日收市價0.79元有6.6%的溢價。大家看到這裡,應該覺得小股東要贊成該重組及收購建議,因為該收購價比目前股價為高,如果通過的話,小股東可以以較高價格套現。但如果大家知道台一的基本資料後,相信大家的看法一定180度轉變。

根據截至10年6月底的中期報告,台一的每股資產淨值是1.33港元;而上半年盈利是4750萬人民幣,相當於每股盈利9.2港仙左右;如果下半年盈利相若的話,則全年計每股盈利可能高達18.4港仙。如此計算,收購價較資產淨值有高達36.6%的折讓;以每股預期盈利18.4港仙計算,收購價相當於預期市盈率4.6倍左右!

而更離譜的是,為何要以6仙發行2.1億新股給收購方?目前股價0.79港元如果扣除大股東收購銅及電磁線業務的0.45元,還有0.34元,即6仙的作價較除淨後的股價有82%的折讓;如果以每股資產淨值1.33元扣除0.45元計算,折讓更高達93%!

大家可能會問,既然台一每股資產淨值達1.33元,以現價計算,預期市盈率只得4.3倍,那為何股價如此之低?最簡單的想法:如果現股價高過0.8425港元的話,大家估計該重組及收購建議獲得75%獨立股東贊成通過的機會有幾大? 那如果股價直至投票前,都被人為地壓低於0.8元以下,那小股東有沒有更大的動力去通過該重組及收購建議,以便可以以較高價格套現?

自己不敢說在否決該重組及收購建議之後,台一的股價最終會高於建議的總收購價0.8425元,但面對如此公然剝削,自己可以做的只是對該重組及收購建議投反對票,那管日後股價有機會低於0.8425元。

如果要成功通過重組及收購建議,請大股東及收購方拿出誠意來,不要當小股東是任人魚肉的水魚。我只會接受不低於1.2元的出價,即較資產淨值有10%的折讓及預期市盈率6.5倍的估值。不然的話,即使一拍兩散也沒有所謂,反正1808只佔我股票組合的一個小數目,輸剩一半也不會心痛。

小股東要懂得say NO!

遇著一些不以小股東利益為依歸的公司,小股東記得要挺身而出,以行動、
聲音表達不滿,當然最直接的做法是沽出該公司的股票,一了百了。
不過如果我是超大的小股東又想繼續持有該股的話,我可不敢否決其發行
新股的授權.......萬一無法集資,那公司能否生存下去?如果因缺乏資金供
應而周轉不靈、倒閉的話,那就真的一了百了!
所以如果我是超大的小股東,我只會選擇沽出該股又或者為自身利益著想,
支持其獲得發行新股的授權。
----------------------------------------------------------------------------------------------------------------
超大屢配股 股東群起反對
董事會僅「險勝」 取得配股授權

【明報專訊】以福建為基地、產銷蔬果的超大現代農業(00682)上市10年間,主席減持、公司以「先舊後新」配股、發行可換股債券,甚至發行股份認購期權等集資抽水活動「一籮接一籮」,基金股東終在股東會上,以行動表達「意見」,有近半股東反對再向董事會授權配發股份,最終董事會只能「險勝」取得授權。


根據超大公布的股東周年大會投票表決結果顯示,股東以大比例通過重選董 事、委任聘請均富會計師行,以及授權董事會釐定董事酬金等多項動議,不過在授權董事會配發公司股份的一般授權動議上,卻出現「驚險」場面,有 48.49%、相當於10.54億股股東反對向董事會授予配發、發行以及買賣公司股份的一般授權,以投票反對超大透過發行新股「抽水」。

有關動議最終雖然以51.51%贊成獲得通過,但已經為過去多次透過行使一般授權、發行新股「抽水」的超大響起警號,超大2009年股東周年大會上亦有36.49%股東反對向董事會授予一般授權。至於授權董事會回購股份的議案則有87.25%股東支持。

現金充裕 無集資壓力
根據聯交所權益披露顯示,主席兼大股東郭浩目前在超大的持股量約19.23%,基金Janus Capital及貝萊德則分別持有7.9%以及5.5%,截稿前未取得基金就股東大會投票的回應。
超大執行董事兼首席財務官陳志寶接受本報查詢時,未有評論個別股東的投票意向,但強調所有動議均獲得逾50%股東通過。他又強調,該公司截至6月底止,手頭現金仍然超過20億元,目前手頭現金充裕,沒有集資壓力。

超大截至6月底止手頭現金有20.44億元人民幣,其中逾90%屬於短期銀行存款。究竟為什麼手頭現金充裕,仍然在8月中透過發行換股債及「先舊後新」等方式籌集資金呢?陳志寶強調要有兩手準備:「超大的發展模式有別於一般企業,要做好兩手準備,即使是購買農地亦要有足夠資金。」

8月才「兵分三路」集資36億
超大過去多次進行批股及發債集資,其中在8月中旬透過花旗銀行「兵分三路」進行「抽水」,除了透過「先舊後新」配發1.54億股新股集資11.7億 元,以及發行一批總值15.6億元,息率3.7厘的5年期可換股債券外,超大更加同時發行1.033億股超大股份的認購期權,令總集資規模高達36億元 (見表)。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01201/News/ec_ech1.htm

2010年12月1日 星期三

中國動向(03818) - 何時浴火重生?

中國動向於11月23日公佈2011年第二季定單按年僅升 2.8%,為 07年上市後最差,遠遜同業平均兩成增長。管理層解釋,正調整產品系列,加上行業存貨問題,刻意要求分銷商謹慎定貨。

與此同時,中國動向亦宣佈委任前 adidas大中華區總裁 Sandrine, Suzanne, ElEonore, Agar Zerbib為公司新首席執行官、執行董事兼執行委員會主席,秦大中則由首席執行官及執行委員會主席職位調任為董事會副主席,升上神枱。

兩則消息同時公佈,是否顯示公司已看到問題所在,故委任新首席執行官救亡?希望是的。

在分析中國動向問題之前,或者先看看中國動向與同業在營運上的比較。



















從上述比較,我們看到很奇怪的情況:

1. 中國動向的毛利率及純利率冠絕同行,以上半年計,純利也是最高的;但與此同時,盈利增長大幅低於同業,以致目前估值也是最便宜的,往績市盈率比龍頭的2020、2331等低甚多。


2. 中國動向的廣告及市場推廣開支佔銷售額百分比,是同業中最低的,反映公司對品牌推廣的投入是非常有限;但公司產品的平均售價應是同業中最高的(李寧沒有公佈相關數據) ,比二三線品牌貴了足足一倍以上。

3. 中國動向的盈利最高,但門市數目是同業中最少的,少了一半有多。

從上述數據,我們得出的結論是:保守的管理層、保守的經營,只想守業,並沒有稱王稱霸的野心,此消彼長之下,形勢已大幅落後同業。

最簡單的問題,手持大量現金,但對品牌的推廣、投入却是最少的;不過平均售價又高出國產牌子最高一倍,難怪很多人都覺得KAPPA的品牌老化,售價太貴,銷售放緩、庫存高企是理所當然的。又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世上真的有如此理想的事?

再者,近兩年中國動向在門市擴張速度遠遠落後於同業。雖然說過度擴張也不是好事,但過份消極肯定是壞事。中國幅員廣闊,但門市數目只得3800間,對於一線品牌而言,也未免太少。 


問題其實還有不少,但最大的問題是管理層是否意會到目前營運已出現問題,需要改變?這次公司在公佈遠差於預期的定單數據的同時,宣佈委任新的首席執行官,希望是改革、改變的開始。新首席執行官要面對的問題甚多,例如:1. 零售庫存偏高;2. 品牌的老化,以致銷售增長放緩;3.同業的進逼、蠶食市佔率;4.一線國際品牌NIKE、ADIDAS以減價策略進佔二三線城市等問題。公司委任先前為adidas在中國做開荒牛的Agar Zerbib擔任首席執行官,應該想借重其1. 在中國做品牌推廣的經驗;2.開拓業務的經驗;3. 應付國際品牌的削價競爭。


自己覺得中國動向目前等同是一碟高質的食材(現金充足、毛利率高、經營成本低、品牌具知名度),正在等一個具功力的大廚來烹調出美味佳餚。這過程可能要等一、兩年也說不定,正如德昌都要重組、改革兩三年,才有今日的佳境。在等待過程中,如果持續有5厘以上的股息率,我不介意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