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頂文章

置頂文章: 我的交易日誌 (六)

這個專欄的留言區將會用作記錄我自己交易的專區,以後有什麼即市交易都會首先在這裡更新,作為自己一個完整的交易紀錄。 因為目前我的網誌已暫停留言功能,所以很抱歉有時未必可以與大家詳談買賣原因,很抱歉。 之前兩個交易日誌的連結: 我的交易日誌 我的交易日誌 (二) 我的交易日誌 (三)...

2010年10月29日 星期五

新股跟進 - 友邦保險 (01299)

自己抽二萬股獲分配4200股,每股平均成本是19.93左右,打算短線持有,等股價升上22.5-23元左右才沽出套利。如果股價有機會回落至20元以下的話,亦打算增持多一倍的股數,持股上限是一萬股。

誠如自己之前所述,友邦保險最大的上升動力除了因市值大及流通量高,因而預期上市後不久會即納入成為很多指數的成份股 外,還有另一原因就是由於預期很多基金都會重倉持有此股,故基金為爭取表現,很大機會會粉飾櫥窗,在本年年結前炒高此股,以提升其基金回報率,向客戶交待 之餘,並收取更多的表現獎金。

2010年10月28日 星期四

人在"缸"湖,身不由己

不要誤會,說的不是我,而是標榜價值投資的金手指。

如果說近來在港交所申報權益最頻密、買賣最進取的基金是金手指,我相信大家應該不會反對。讓我們看看金手指在最近一個月的大升市期間,有何動作:

申報增持:
10月22日:以平均價HK$18.96增持約150萬股中升控股(00881),其最新持股量為95,800,500股;

10月15日及21日:兩度申報增持秦發(00866),增持價分別為HK$3.258及3.722,其最新持股量為66,312,000股;

10月6日及15日:兩度申報增持中國無線(02369),增持價分別HK$3.683及3.653, 其最新持股量為168,980,000股;

10月8日:以平均價HKD 8.964申報增持北京京客隆(00814),其最新持股量為29,342,000股;

10月5日:申報持有1.5億股年代國際 (08043),其先前買入成本為每股HK$0.364;

10月4, 6, 11及13日:四度申報增持冠華國際(00539),增持價分別為HK$1.887、1.917、1.995及1.83,令持股量由月初的56,282,000股急增至118,811,662股;

10月4及11日:兩度申報增持海信科龍(00921),增持價分別為HK$3.833及3.712,其最新持股量為42,829,000股;

10月8及21日:兩度申報增持華晨汽車(01114),增持價分別為HK$5.572及7.391,其最新持股量為600,174,000股。值得一提的是金手指於9月期間亦曾4度增持此股,令持股量先7月底的3.02億股急增至目前的6億股;
 
10月5, 13, 18及22日:四度申報增持瑞金礦業(00246),增持價分別為HK$13.951、14.481、13.906、13.485,令持股量由9月的45,677,500急增至目前的81,803,000股。




申報減持:

10月12日:以平均價HK$44.79減持約29萬股中興通訊(00763),其最新總持股量為 14,527,600股;

10月18日:以平均價HK$24.8減持100萬股招金礦業(01818), 其最新總持股量為 21,006,000股;

10月6日及18日:兩度申報減持長城汽車(02333),減持價分別為HK$20.449及20.716元,其最新持股量為36,959,748股;

10月7及12日:兩度申報減持富力地產(02777),減持價分別為HK$11.198及11.178,其最新持股量為48,838,000股;

10月13日:申報減持聯邦製藥 (03933),減持價為HK$15.202,其最新持股為63,032,000股。


多年來,自己都算留意金手指的買賣。印象中,以往從未試過好像這個月一樣,買賣頻繁,而且一個月來就同一隻股票要作出四次申報的,真的未見過。是不是因為熱錢太多,而致其基金的認購額亦大增,閒錢太多迫於無奈要急於在市場買貨,以免基金的表現落後大市?在此情況下,其是否能夠繼續堅守其價值投資的理念?

金手指現在的買賣手法/風格給我的感覺,與以往比較差別很大。多年前,我能夠感受到其秉承價值投資的信念,但近年來我覺得其更似在股市呼風喚雨的莊家/大鱷,善於造勢,吸引散戶慕名追入,從而炒高股價散貨。

各位如果有跟隨金手指買賣的,或者要多些獨立思考,不要盲目跟隨,否則他日吃虧的是你自己。

新股跟進 - 四環藥業 (00460)

之前以孖展認購60萬股,獲分配6000股,包括所有成本在內,每股成本是4.77元。

希望可以以不低於5.75元的價格沽清該6000股,但即使明天無法升到此價,也會沽出,不會持有多過一天,因為此股估值實在過高,自己沒有信心“鬥傻遊戲”可以持續太久。

2010年10月27日 星期三

跌市原因

今日大市突然大成交下跌4百多點,相信很多人都莫名其妙。自己看了一些報章及財經網站,以下源自經濟日報的報導,應該是今日的大跌市主要原因。

如果如《華爾街日報》所披露,次輪量寛只得千億美元的話,那麼我相信這次熱錢驅動的升市即使不完結,也要大幅調整1500-2000點才可以找到支持。大家是時候檢閱自己的投資組合,如果過份進取的話,或者需要適當的調整,以降低風險。

次輪量寬力度弱 美元反彈商品跌
美國為進一步挽救疲弱經濟而準備推出的次輪量化寬鬆措施,力度或比市場預期弱,向市場注入的資金規模或遠比預期少,消息刺激美元反彈,資金亦相繼流出商品市場。
反映美元兌各主要貨幣匯價的美匯指數繼續上揚,由上交易日收報77.708,升至現於亞洲交易時段報78.082。

美元反彈,資金亦相繼流出商品市場,金價及油價雙雙報跌。12月期金由上交易日收報每盎士1338.6美元,跌至現報1330美元;12月期油由上交易日收報每桶82.55美元,跌至現報81.69美元。

股市方面,歐洲股市開市後走勢亦偏軟。倫敦富時100指數早段低見5654點,跌53點或近1%;德國DAX指數早段低見6567點,跌46點或0.7%;法國CAC指數早段低見3820點,跌32點或0.8%。

市場原預期聯儲局會透過斥資過萬億美元購入國債,變相向市場注資以刺激經濟,但據《華爾街日報》報道,今次注資的規模僅約千億美元,而且是分階段數度注入市場,遜於投資者對聯儲局積極救市的憧憬。
轉載自《經濟日報》http://www.hket.com/eti/inews/19098

業績短評 - 海豐國際 (01308)

海豐國際剛公佈上市後第一份季度業績,茲摘要如下:

  • 截至2010年9月30日止九個月的收入約為6.474億美元;第三季度的收入約2.47億美元左右;
  • 截至2010年9月30日止9個月的毛利約為124.7百萬美元,毛利率約為19.3%;第三季度的毛利為51.7百萬美元,毛利率約20.9%,比上半年 (6個月)的7300萬美元毛利及18.3%的毛利率顯著提升;
  • 截至2010年9月30日止9個月的期內利潤約為88.6百萬美元;第三季度的純利為37.6百萬美元,純利率為15.2%,比較上半年的純利率12.75%有大幅提升。

海豐國際的招股書預期2010年全年盈利不少於1.09億美元,但其9個月盈利已達88.6百萬美元,自己相信全年業績肯定超越招股書的盈利預期,只差在會超出多少。其第3季盈利有37.6百萬美元,如果第4季盈利能夠維持此數目,則全年盈利已可達1.26億美元,優於招股書預期15.6%左右。

海豐國際目前市值103.7億元左右,如果其2010年全年盈利可達1.26億美元,則現價預期市盈率只是10.6倍左右,自己覺得估值不貴,有上調空間。

新股分配機制 (已更新及補充)

現在很多散戶都參與新股遊戲,但我相信很多人對新股的分配機制是一知半解,故此無法正確地計算其面對的風險及預期回報,故自己藉是次新股潮,簡單說說新股的兩大重要機制。

回撥機制

一般而言,新股於招股時,會將總發售股數的10%撥作公開發售之用,以供公眾人士認購;其餘90%股數會撥作國際配售之用。但為了保障散戶的權益,公開發售與國際發售兩者間的發售股份分配通常會按以下基準作出調整:

1. 若公開認購超額15倍或以上但少於50倍,則撥給公開認購的股數會由總發售股數的10%提升至30%;
2. 若公開認購超額50倍或以上但少於100倍,則撥給公開認購的股數會由總發售股數的10%提升至40%;
3. 若公開認購超額100倍或以上,則撥給公開認購的股數會由總發售股數的10%提升至50%。

按照這個機制,大家會發覺原來公開認購超額10倍和超額30倍的平均中籤率是一樣;公開認購超額14倍或公開認購超額56倍的平均中籤率是一樣的,是否很神奇?


甲乙組 (AB組) 機制
不知大家有沒有留意新股在公佈配發結果時,會見到有甲乙組(或AB組)之分,而熱門的新股通常甲組的中籤率是遠高於乙組?那甲乙組究竟如何區分?兩者的中籤率為何相差這麼遠?

甲乙組的區分原來是按認購新股的金額而定,所有認購總金額少於5百萬港元的,就屬於甲組;所有認購總金額多於5百萬港元的,就屬於乙組。而假設某新股有1億股可供公開認購之用,則有5千萬股會分給甲組的認購者,另外5千萬股會分給乙組的認購者,這分配比例是不會改變的,除非某一組別的認購不足額,才會改變此分配比例。

大家可以留意下很多新股的甲組和乙組認購反應是截然不同的,以熱門新股為例,通常乙組的認購總股數是遠高於甲組的(低息兼孖展流行之過),但因為兩組別所獲分配的總股數是一樣,故此結果理所當然是熱門新股乙組的中籤率是遠低於甲組的。

此外,我們經常見到乙組裡不同的認購股數的中籤率是一致的,但甲組則是遞減的,即認購股數少的,中籤率越高,而認購股數多的,中籤率越低,以致於通常甲組尾的中籤率是接近乙組的中籤率的。

為容易大家理解此機制,讓我們以近日熱門新股之一的AIA來作說明。先說說一些基本資料:

AIA公開認購凍資1152.7億元,相當於認購總股數約58.5億股。由於超購倍數低於15倍,故沒有回撥,即可供公開發售的股數約7.03億股 。

根據經濟日報的資料,AIA部份分配結果如下:




從以上資料,大家可否計算到公開發售部份的整體超額認購倍數,以至於甲組及乙組各自的超額認購倍數及甲組的平均中籤率?

很奇怪,沒有人嘗試答這幾條問題,或者由我自問自答吧。
1. 整體超額認購倍數 = 58.5億股 / 7.03億股  =8.3倍
2. 乙組超額認購倍數 = 1 / 9.1%  = 11倍
3. 甲組超額認購倍數 = 8.3 x 2 - 11 = 5.6倍
4. 甲組平均中籤率 = 1 / 5.6 = 17.8%


超額配股及穩定價格機制

很多新股在公佈配發結果的文件裡,都會提及超額配股權,實際上這超額配股權及穩定價格機制是如何運作?讓我們以海豐國際(01308)為例子去解釋。在海豐國際公佈配發結果的文件裡,我們找到以下這段描述:

就全球發售而言,售股股東已向國際包銷商授出超額配股權,可由花旗代表 國際包銷商行使。根據超額配股權,花旗有權由上市日期起至二零一零年十 月二十四日(即遞交香港公開發售申請截止日期後30日內)隨時要求售股股東 按發售價發售最多合共97,500,000股額外股份,佔初步提呈的發售股份15%, 以補足國際發售中的超額分配。國際發售已有97,500,000股股份獲超額分配, 該等超額分配根據Resourceful與穩價經辦人訂立的借股協議項下的借股安排 補足。該等所借股份將通過行使超額配股權或於二級市場作出認購而補足。 倘超額配股權獲行使,本公司將會作出公佈。截至本公佈日期,超額配股權 尚未獲行使。
看完這段文字,大家可能都是一頭霧水,或者讓我們看看另一份文件,大家會比較容易明白。大家可以參考海豐國際於10月25日發出關於穩定價格行動及穩定價格期間結束   的文件,裡面有以下內容:

花旗(或其任何聯屬人士)作為穩價經辦人在穩定價格期間採取的穩定價格行動
包括:
(1) 在全球發售中超額分配合共97,500,000股股份;

(2) 向Resourceful借取合共97,500,000股股份,純為補足全球發售的超額分配;


(3) 在公開市場按介乎每股股份3.99港元至4.73港元的價格購買合共97,500,000股
股份,佔根據全球發售初步提呈發售的發售股份的15%(行使任何超額配股
權之前)。
 根據以上內容,讓我逐點解釋一下此機制的運作:

1. 售股股東容許包銷商可以按需要發行多15%的新股以籌集更多資金;

2. 包銷商通常會向新股的大股東借發售股份15%的股數,以海豐國際為例,發售股份=公開發售的6500萬股 + 國際配售的5.85億股,即共6.5億股,其15%即9750萬股股份,然後於國際配售時配售給認購的機構投資者。此時,配售給機構投資者的股數總和是 5.85億股 + 9750萬股 = 6.825億股。

3. 包銷商可以通過兩個途徑補回該9750萬股股份,以還給大股東:如海豐國際上市後30日內都沒有跌穿招股價的話,則包銷商可以通過行使超額配股權,要求公司以招股價發行多15%的新股(即9750萬股),以便其歸還給大股東,此時包銷商可以賺取的只是發行新股部份的佣金;如海豐國際上市後30日內跌穿招股價的話,包銷商可以在市場以不高於新股發行價的價格買入9750萬股,以歸還給大股東。為何要以低於新股發行價的價格補回該9750股?因為如果高出的話,那兩者之間的差價要包銷商自行支付,包銷商當然不會做蝕本的事。看到這裡,我相信各位網友會想到如果包銷商可以以大幅低於上市價補回該9750萬股的話,那份之間的差價由誰賺?正時包銷商。以海豐國際為例,包銷商於海豐上市後,於市場按每股3.99元-4.73元的價格補回9750萬股,假設以平均補回價是4.3元左右,那包銷商可以獲取的額外利潤是(4.78元 - 4.3元) x 9750萬股 =4680萬元!


看完此機制,大家不禁會想到如果新股每每跌穿招股價的話,那麼包銷商不是賺得更多?答案正確,但如該包銷商保薦的新股每每跌穿招股價,那以後還有沒有客戶肯找該包銷商負責新股上市?投資者見到該包銷商負責的新股,又是否願意認購?所以包銷商靠此機制賺額外利潤,是偶而為之,不能長期運用,不然的話其口碑太差的話,不會再有客戶找其搞上市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