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金融海嘯相信對不少網友而言,已是記憶模糊,又或者根本沒有經歷過2008年的金融海嘯,故此也忘記了當年的應對之法。
我在2010年5月寫了一篇事後檢討,題目名為“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現在又可以拿出來翻用,茲節錄主要內容供大家參考:
1. 自己以往一直將手上的流動資金分作三份, 一份作股票投資之用, 一份用作期權、期貨買賣所需的按金, 一份用作後備資金, 等待股災發生才派上用場,資金管理本來不錯, 理應可以輕鬆應付可能發生的股災。但問題出在自己低估上次金融海嘯的規模與深度, 亦低估期權短倉的按金增幅可以如此之鉅。最終結果是很多股票期權及指數期權的IV一度升上100以上,自己的期權短倉按金亦以倍數上升, 並因為貪圖期權金吸引, 繼續加大短倉, 導致2/3的後備資金被逼用於補倉, 只餘1/3的後備資金去吸納賤價好股, 與當初的設想大相逕庭。雖然經過多個月的奮鬥, 期權短倉最終安然渡過難關, 並且獲得不俗利潤, 但如果此筆資金用作低吸好股, 回報會更佳。
結論:當"預期"大市可能出現較大波幅, 尤其是跌幅之時, 應該適當減少期權短倉,以降低風險, 並保留資金, 等待買"跳樓貨"之用。
2.在股市出現大跌後, 自己並沒有將手上的股仔止蝕, 相反是越低越買, 不斷溝貨, 直至所有現金用盡為止。現金用盡之後, 會進行換馬行動, 沽出值博率較低的股份, 買入值博率較高的股份。由於所有資金都是閒資, 並不影響日常生活, 所以止蝕的壓力不大。這策略事後証明是成功的, 股市在各國推出刺激經濟措施後, 大幅反彈, 手上的股票組合很快便有利可圖。
結論:大跌市撈底好股,長線而言是有利可圖。所以真正的價值投資者, 不應怕股災, 只應怕股災發生時, 沒有足夠資金去撈底, 所以資金管理是很重要的。
3.在上年金融海嘯期間, 股市出現非理性下跌、甚至是恐慌性沽貨,股票的價值根本難以計算。跌到一萬五千點時, 大家都覺得已很便宜, 誰知低處未算低;跌到3、4倍市盈率、10厘以上股息的股票比比皆是, 當時大家都戲言, 可能今日的低位, 已是明日的高位。在此情況下, 撈底的策略及資金的管理更顯得重要: 自己幸好沒有一次過投入所有資金撈底, 所以即使跌到一萬三千點時, 仍有少量資金可以入貨。
結論: 撈底要有策略, 宜分段進行, 不然在不理性拋售後, 出現更不理性拋售時,你已經無能為力, 只能做旁觀者。
4. 不知道大家還記得金融海嘯時撈過什麼股? 回看當時的月結單, 可能大家不信我曾買入751@0.3, 38@0.75, 2000@0.355, 569@0.6, 489@1.5......., 但如果當時有與我並肩作戰的, 肯定記得我當時撈底的主力是1177, 2333, 2722, 1883, 2313等, 最差的1883之後都比低位有3倍以上升幅, 最厲害的2333, 2722, 1177等, 當時看好的人極少, 但自己仍勇於作主力吸納對象,之後都有接近10倍, 或10倍以上的升幅, 但很可惜, 自己等不到幾倍升幅, 已於升幾成至一、兩倍的時候沽清, 缺乏耐性、信心去等這些好股恢復其合理估值。
結論:在股災發生時撈底是高風險投資行為, 所以要求高回報是理所當然的。但此高回報不是我們平時所要求的幾成至一倍以上的回報, 而是動輒幾倍以上的回報, 才能衡量當時撈底的風險。
----------------------------------------------------------------------------------------------------------------------
上述內容或者部份與現況有些不符,但我相信大部份看法仍適用於目前市況。
下篇會補充些少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