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29日 星期五

淪落為老千股估值的旭日(00393)(已更新)



旭日是否老千股? 曾經無故供股,可以說是玩弄財技,也算是老千股其中一見的動作,不過長期維持高派息比率,故此難定正邪。雖然如此,市場已對其極具戒心,估值肯定是淪落為典型老千股的估值,即是不少持有大量淨現金的公司,但市值是遠遠低於其淨現金值的。

究竟旭日估值有多低?我們從三方面來看看:盈利、派息及資產。

盈利方面,集團上半年核心盈利是6382萬港元,或相當於每股盈利4.17港仙;如果下半年盈利相若,則全年核心盈利約8.3港仙,現價相當於11.2倍市盈率。

另外,集團於4月出售澳紐零售業務予大股東,交易已於7月完成,套現2.2億港元,並獲得一次性收益約9000萬港元;

集團再於9月出售物業予大股東,套現7000萬港元,並且獲得一次性收益約4000萬港元。交易預期於年底前完成。

派息方面,集團過去4年維持不低於90%的派息比率,預期今年也是如此。計及核心盈利及一次性收益及已出售澳紐業務的上半年盈損入帳,則全年盈利預計約2.3億元,全年派息0.135元,現價預期股息率高達14.5%。如果撇除一次性收益後,現價預期股息率則大約8%,也是屬於非常高的水平。

資產方面,計及出售的收益,集團今年底預期資產淨值約25.8億元,相當於每股資產淨值約1.68元;當中包括淨現金及債券約22.3億元,相當於每股淨現金約1.45元,現價比淨現金值折讓約35%。

看到這裡,大家或許會奇怪為何公司估值如此之低,這當然有原因的。首要原因是之前的無故供股,令公司管治備受市場質疑;其次是核心業務每況愈下,現在雖然似乎已止跌,但仍未見到恢復增長的動力,目前主要盈利來源只是持有內房債券收息。

我相信旭日可能會有一段較長時間維持較低估值,直至大家淡忘了它曾經無故供股一事,又或者業務恢復增長動力。目前而言,8%的預期股息率,加上每股約1.45元的淨現金,股價下跌空間極小;如果理想的話,估值有機會慢慢回升至較高水平,我自己覺得股息率6%或股價1.25元會是比較合理的估值。




2017年9月27日 星期三

更新橙天嘉禾 (01132) 目前業務狀況及合理估值


橙天嘉禾上月公佈了中期業績,可以從中看到集團的現況。

先說說大家重視的淨現金狀況。在扣除派發特別息款項後,目前帳面應有大約24.5億的淨現金(計入行使認股權集資的金額) 及2億元的可換股債未贖回,即是淨現金大約22.5億元或相當於每股0.78元。

集團餘下業務包括:

I. 持有100%的香港業務,經營6間戲院共23塊銀幕,2017年上半年總收入1.45億元,經營溢利1,470萬元;

II. 持有35.71%權益的台灣威秀院線,經營13間影城共127塊銀幕,2017年上半年應佔收入2.39億港元,集團應佔經營溢利1,435萬元;

III. 持有50%權益的新加坡嘉華院線,經營11間影城共91塊銀幕,2017年上半年應佔收入2.09億港元,集團應佔經營溢利3,493萬元;

以上三個地區上半年經營溢利總和約6,400萬港元,除稅後的核心盈利大約2100萬港元。但要留意的是:

1. 上半年集團仍有約4300萬元的財務費用,扣除可換股債券利息約1700萬元後,日後會減少2600萬元的財務費用支出;如果CB最終是提前贖回的話,則連CB利息的1700萬元也可以節省了;

2. 大家還要考慮的是帳面約22.5億元淨現金的利息收入,即是以保守的年利率1%計算,利息收入每年也有2250萬元;

3. 上半年集團持有的現金收到約6百萬元的利息收入。

將上述各項加加減減,我估計每年1.2-1.3億港元的純利是大概率的


另外, 不知大家有沒有考慮過三個地區影院業務的獨立估值問題。

先說說集團持有的35.71%台灣威秀院線。於2013年3月26日,集團公佈擬將台灣威秀分拆上市,當時通告內容是這樣寫的

根 據 威 秀 管 理 層 表 示,威 秀 影 城 於 截 至 二 零 一 二 年 十 二 月 三 十 一 日 止 年 度 共 錄 得 票 房 收 入34億 新 台 幣(約 相 當 於8.84億 港 元),較 二 零 一 一 年 增 加18%。根 據 威 秀 截 至 二 零 一 二 年 十 二 月 三 十 一 日 止 年 度 之 經 審 核 財 務 報 表,威 秀 截 至 二 零 一 二 年 十 二 月 三 十 一 日 止 年 度 之 純 利 約 為5.17億 新 台 幣(約 相 當 於1.34億 港 元)。根 據(i)威 秀 截 至 二 零 一 二 年 十 二 月 三 十 一 日 止 財 政 年 度 之 經 審 核 財 務 報 表;及(ii)參 考 於 臺 灣 證 交 所 上 市 而 從 事 類 似 業 務 板 塊 之 公 司 於 二 零 一 三 年 三 月 二 十 日 之 股 份 收 市 價 的 平 均 市 盈 率21倍(「平 均 市 盈 率」)計 算,估 計 威 秀 於臺灣證交所上市後之價值將約為100億新台幣(約相當於26億港元)(「估計市值」)。

其後因為台灣威秀的股東之間有紛爭,故此分拆上市一事仍未完成,不過該通告內容是為我們提供了一個重要的參考數據:行業當時的平均市盈率是21倍,即使現在估值打個折扣當15倍市盈率,集團持有的35.71%股權也值4.3億港元。

香港的院線業務上半年業績和應佔台灣威秀的盈利相若,估值也應該差不多,但保守一些估算的話,或許台灣與香港業務合共值8億元。

至於持有50%的新加坡嘉華院線,估值達到10.6億港元,這是前幾個月公開的市場報價,並不是我自己估算:

mm2收购嘉华院线股权失败

2017年7月24日 星期一 09:21 AM

(联合早报网讯) mm2亚洲(mm2 Asia)今天宣布,它在收购新加坡嘉华院线(Golden Village Cinema)50%的股权的交易中,因无法获得其余股东的同意,交易因此宣告失败。集团将探讨其他选项。
mm2亚洲是在上月宣布以1亿8400万元收购Dartina Development公司的50%股权,后者在香港注册,拥有新加坡嘉华院线业务。而该收购中的其中一个条件就是取得持有Dartina其余五成股权的Golden Screen的同意。由于mm2亚洲无法获得Golden Screen同意,收购交易因此告吹。
http://www.zaobao.com/zfinance/realtime/story20170724-781446


我相信網友們應該都不知道有這件事,而我也只是因為在搜集資料時才偶然看到這則新聞,從而得知新加坡院線50%股權的公開報價達到1.84億新加坡元,或相當於10.6億港元。

以分類加總法(Sum of the Parts) 來估值的話,則橙天嘉禾的合理估值是22.5億淨現金 + 香港及台灣業務值8億元 + 新加坡業務的10.6億元,即是總估值達到41億港元。

當然,這只是理論上的估值,現在市場給予的估值只是區區的14億港元,相對合理估值折讓66%,甚至比淨現金值也折讓38%,相信是因為市場對大股東的印象不是太好所致。如果大股東因此感到意興闌珊,肯將業務拆件出售或者整體出售的話,則股價才有機會完全反映其合理的價值,才是股東們之福。




2017年9月26日 星期二

大跌伊始? 還是超買後的調整?



今天恒指雖然下跌380點,跌幅1.36%,但是還遠遠不能反映市況的淒慘,尤其是之前熱炒的板塊,例如內房股、手機設備股、汽車股等,動輒下跌5%以上、以至雙位數跌幅的,比比皆是。

這種大升後的大成交下跌,究竟是大跌伊始,還是只是超買後的調整,我自己也不確定。不過面對很多熱門股高達雙位數的跌幅,相信網友們都心思思想撈底,我也不例外,今天買回了在最高位沽出的那1萬股中國東方集團(00581) 及細注的新城發展(01030) 博反彈。雖然參與了撈底,不過我自己算是比較克制,最起碼保持了正現金流,即是今日減持套現的資金多於撈貨耗資,組合維持相對較高的現金比重,以防跌市只是剛開始。

今晚忙於查看個股的股價及沽空數據,看看有沒有一些估值相對比較高、而且近來跌幅比較小的股票,或許可以從中發掘到值博率較高的配對交易機會。自己心目中暫時有兩個配對交易的構思,希望明天有機會可以實行。

最後,自己覺得目前市況風高浪急,不宜動用槓桿,而且組合最好有不低於15%的現金可以備用。

2017年9月25日 星期一

CCASS實戰篇 之 尋找春江鴨


如果大家熟悉WEBB-SITE的CCASS功能的話,你會發現有時候通過研究CCASS的持倉紀錄及倉位變動,可以協助你作出正確的判斷及改善買賣時機,今日就簡單說說自己常用的一個功用 - 尋找春江鴨。

春江鴨的意思相信大家都明白,即是代表一些消息靈通人士在上市公司的利好/利淡消息仍在蘊釀階段、尚未公佈之前已預先作出部署,最簡單的例子是如某上市公司有意賣盤,但尚未作出正式的公佈,股價已預先大升,當時大家無法從公開的資訊、渠道找到任何利好的消息,往往只能在事後公佈利好消息時才恍然大悟。

通過觀察CCASS的倉位變動,你可以找到在股價事先大升的時候買入的主要券商名單,然後從中尋找疑似的春江鴨,並且關注其日後的舉動,或許可以助你趨吉避凶。

今天就以近日升得不錯的萊蒙國際(03688) 作為例子。

萊蒙國際於8月4日股價異動,然後於下午停牌,並於8月7日早上公佈有一項潛在的非常重大出售事項。8月4日當天主要買入的券商如下:

https://webb-site.com/ccass/chldchg.asp?sort=chngdn&issue=6743&sc=&d1=2017-08-07&d=2017-08-08

從上述倉位變動,我們至少可以鎖定增持最多的幾間券商可能是春江鴨。

然後我們再看看從8月底開始,股價大成交上升以來的倉位增持紀錄:

https://webb-site.com/ccass/chldchg.asp?sort=chngdn&issue=6743&sc=&d1=2017-08-30&d=2017-09-22

巧合地,國泰君安仍是最大的買家,至此我們或許可以推測此股可能有好消息蘊釀中。除了國泰君安外,還有一個倉位也是疑似春江鴨盤路,大家猜到是那間嗎?

我引用萊蒙這實例來講解,即管看看此股是否還有好消息蘊釀中。

2017年9月22日 星期五

一板獨大



港股市場現在是內房板塊一枝獨秀,板塊內大大小小的公司,每日輪流大升;中外券商也推波助瀾,不斷提升內房股的評級、目標價,彷如大合唱,吸引更多資金湧入這板塊尋寶。

內房股今年的升幅很多都是以倍數計,估值普遍已昂貴,但熱錢繼續湧入,板塊仍然非常強勢,近日更如脫韁野馬般,升勢凌厲。這種情況我自己覺得已是摸頂的階段,不過賺錢實在太容易,我是不敢叫大家離場避險,始終走早一天可能代表賺少了幾%的回報......

無限風光在險峰的道理相信大家都明白,要賺到盡就要冒更多的風險,惟望網友們量力而為,尤其是現在才開始追貨的更要小心。

2017年9月20日 星期三

新股鬥儍 之 眾安在綫 (06060)


如果只看基本因素及估值,我相信大家都不會認購眾安在綫。

認購眾安在綫,只因三個原因:

1. 金融科技 (Fintech) 概念

眾安明明是一間保險公司,但名稱為何不叫“眾安保險”,而要取名“眾安在綫”?無非就是要突出其在保險股當中獨有的金融科技概念。只要市場認同其具有此概念,就可以合理化其估值比一般的保險股有很高的溢價。

2. 三馬

相信大家都知道眾安的大股東是三“馬”,是上市公司中獨一無二的,你在市場上找不到第二隻“三馬” 股。

3. 強大的基石投資者

全球知名的軟銀集團出任基石投資者,並且大手筆地認購7191萬股,相當於全球發售股份的36%,無形中令到此股的市場流通量遠比實際為少。

是次IPO發售的新股共1.993億股,當中996萬股作為公開發售分配,而國際配售可分配股份數目是1.893億股。如公開發售超額認購100倍以上 (現在已超100倍以上),則回撥後可分配予公開發售的股份數目是3986萬股,而國際配售股份數目是1.594億股。

計及15%超額配售的2989萬股及扣除分配予軟銀的7191萬股,實際上國際配售可供分配予機構投資者的股份是1.174億股。聽聞國際配售反應熱烈,機構投資者應該無法獲分配足夠的股數,到時或許會在上市後才在市場吸納,故此上市初期有機會炒供不應求。

眾安在綫,有可能是美圖(01357) 的翻版,也有可能是2004年上市的中芯(00981) 的翻版。當年中芯承接先前中資股新股上市的炒作,反應熱烈,全城“撲”孖展,最終公開發售凍資接近2000億元,但上市第一天股價就.......

我當時也有認購中芯,吃了一記悶棍,希望這次的眾安,不會是歷史重演。

2017年9月18日 星期一

今年獲利最多的兩隻私有化股票


隨著今天沽出新城發展(01030) 獲利,現階段可以總結一下今年獲利最多的兩隻私有化股票,如無意外會是興發鋁業 (00098) 及新城發展,不過很有趣的是,兩隻都不是因為做私有化套利而獲利。

一隻是在私有化前已大注買入,然後投票反對私有化;待私有化被否決後,先微跌、後大升;

一隻是私有化都還沒表決,已買入博它會大升。

兩隻股或許都會成為未來數年經常被人引用的案例。

今次可以從這兩宗私有化個案中獲取厚利,我自己認為主要原因是:膽大、心細。

膽大,是要堅持自己的分析,不要輕易動搖自己的信心。尤記得在寫數篇文呼籲其他小股東反對興發鋁業的私有化時,常常看到的回應是不要和大股東作對;小股東否決了大股東提出的私有化後,股價一定會大跌........然後最常引用來支持這說法的例子就是中國鐵鈦(00893) 私有化失敗後,股價長年累月的下跌。如果沒有堅強信念的話,或許已經被其他小股東勸走、嚇走了。然後就是新城發展,以前好像沒有這種在私有化未表決前,股價已遠遠升越私有化作價 (而且是已發不提價聲明)的例子,故此這次新城發展算是豎立了一個經典的案例出來。

心細,是細心觀察、分析,例如興發上一年的業績刻意隱藏盈利,故其私有化估值只能以賤價來形容之;新城發展所屬的內房板塊的股份在過去兩個月都已大升, 而且買入當日的股價、成交俱有異動,當時已感覺有大戶試圖將股價炒上,間接將私有化失敗成為既定事實,也令股價擺脫這個曾經是公認的上限。

從這兩個個案總結出來的經驗是:

1. 不要一成不變地以為私有化失敗後,股價一定會大跌、一蹶不振;

2. 不要將自己的思維局限於一個固定的框框內....擬私有化股不一定是以私有化作價為上限的,不論是表決前,或者表決通過後。大家記得上年的新世界中國嗎?我當時一早就提出因為太多沽空盤未平倉,而且私有化以要約形式進行,而很多的獨立股東在要約期內接受要約,無形中令到公眾持股數量大減,故此當沽空盤要平倉時,就出現人踩人的情況,也令新世界中國出現難得一見的股價在宣佈私有化成功後,反而大幅升越私有化作價。


2017年9月16日 星期六

投資/投機,各施各法


最近幾天公司事務繁忙,故此沒有時間參與大家的討論,還以為留言數量會因此減少,無需每天一文,但結果是留言數量並沒有怎麼減少,甚至是略有增加,故此仍需要每天更新一篇新文章。

看看留言的內容,大家會感受到這個網誌的網友來自五湖四海,職業及背景各異,有資深的投資者,也有初入股場的新人;大家投資方法有異,有精研公司基本因素的價值投資,有跟紅頂白的趨勢投資,有專做特殊事件的,有研究財技的,有好息者,有聽消息的,也有炒number的,總之是各施各法,但最難得的是大家仍可以和諧共處,做到和而不同,令這裡可以長久凝聚一班不同投資理念的投資者/炒家,相信是大家樂於見到及從中獲益良多的。

近月資金輪流炒作個別板塊,炒得最瘋狂的毫無疑問是內房股,基本上沒有持有內房股的話,最近一個星期是看著別人歡笑、自己暗中淌淚。這個板塊或許未到大頂,但要留意一、二線的內房股不少是非常超買,而三、四線內房股都急起直追,已有雞犬俱升的感覺,板塊明顯過熱,短期內估計會有調整。

我持有的兩隻內房都是比較古怪,一隻因正進行私有化以致股價被壓抑了兩個月,現在是要追回過去兩個月的升幅;一隻就正在沽售大部份內房業務,屬於資產大折讓股,現價甚至低於帳面淨現金值,股價跟升也算合理。心目中有隻內房股感覺估值比較低,可能值得買些少博估值提升,不過最近也升了不少,所以想等股價調整才考慮。


2017年9月14日 星期四

橙快見曙光?



今天收市後,橙天嘉禾(01132) 公佈


轉換第一期可換股債券 

董事會欣然宣佈,本公司已接獲投資者就轉換本金額為10,000,000港元之第一期可 換股債券發出之轉換通知,其中所訂轉換價為0.67港元(「轉換」)。投資者為於香 港註冊成立之公司,及建銀國際( 控股 )有限公司間接全資擁有之特殊目的工具, 屬本公司之獨立第三方。 
由於轉換之緣故,於二零一七年九月十四日,本公司已向投資者配發及發行合共 14,925,373股本公司股份(「換股股份」),相當於經配發及發行換股股份擴大後本公 司已 發行 股份 數目約 0.52 % 。緊 隨配發 及發 行換股 股份 後, 本公司 已發 行股 份數 目將增至2,870,199,050股。 


期待明天或者下星期會宣佈建銀行使提前贖回權,將餘下未換股的可換股債券(CB)全數贖回。

考考大家,知不知道為何建銀要先換股,然後才贖回CB? 


2017年9月12日 星期二

今年拖後腿的股票


今日有網友估計我今年回報應該很好,可能高達70%,但事實是因為自己奉行分散投資的關係,故此組合裡雖然有不少股票今年成績優異,但撇除有些沒有怎麼漲的股票之外,還有3隻於買入時倉位頗重而表現令人失望的股票,令我帳面蒙受不少損失,直接拉低了我組合的回報,不知大家是否估到那三隻?

有網友估中了,是京西國際(02339)、冠捷科技(00903) 及萬華媒體(00426)。其實3隻股買入後,都曾經有不俗的盈利,好像京西國際最高曾升至2.2元,帳面有大約20%的回報;冠捷最高見2.6元,帳面有超過30%的回報,而萬華媒體前期是博賣盤、後期是做套利,雖然在1.6X元的高位增持,但平均來計,當時其實已有不俗的回報,只是一直覺得交易可以順利完成的機會很高,想將最後的幾%也賺盡,可惜最終交易以失敗告終。

這三隻股雖然都曾經減持,但因為股價回落幅度大,加上原本的倉位較重,所以成為我組合目前帳面虧損最多的三隻股。那這三股目前是否會止蝕離場?我仍在等,其中一個原因是倉位因股價回落及組合整體上升的關係,這三股的比重已自動縮減。大家可能不明白我為何這樣說,或者給一些實際的數字大家計算一下就明白。假設京西國際年初時候佔我5%的倉位,然後股價在今年回落30%,但與此同時我的組合整體上升30%,那現在京西國際佔我倉位多少% ?

這三股仍在等待,還有其各自的原因:

1. 京西國際

I. 等大股東在今年下半年或最遲明年上半年,以股作價注入北美業務。估計到時大股東會以發新股作價注入,變相增持股權,而且因為國企關係,配股價格理論上不能低於每股資產淨值。截至2017年6月底止,京西國際每股資產淨值約1.48元,故此如果落實以股作價注入,則不低於1.48元的配股價應對股價有利好作用。

II. 根據各方面的消息,包括管理層在中期報告提及:

截至二零一七年六月三十日止期間,本集團之研發開支增加13.5%至240.44百萬港元(截 至二零一六年六月三十日止期間(經重列):211.79百萬港元),主要由於期內所進行之 項目增加令收取之服務費增加所致。該等研發項目主要就先前年度接獲之新銷售訂單進 行,預期將很快推出各項產品。

合理預期是明年的研發開支會稍為降低,而且過去數年研發的成果將於之後的一、兩年顯現。

III. 捷克新廠在完成ramp up過程後,會於明年收支平衡,甚至提供盈利貢獻。


2. 冦捷科技

I. 面板價格於下半年開始回落,對冠捷有利。

II. 國內基金以每股1.8元收購日本三井持有的17.22%股權,待交易完成後,對股價或許有利好作用。


3. 萬華媒體

I. 其持有的10% 股權的毛記正申請主板上市,等其正式上市時或會有短暫的炒作。

II. 母公司世界華文媒體在出售萬華媒體的交易失敗後,世界華文媒體的大股東隨即配售3000萬股套現,這做法的背後或許反映大股東莫財,故此其日後繼續出售萬華媒體套現的意向應該不會改變。以萬華媒體目前市值3.37億元,而資產淨值達7700萬元來計,如果再度賣盤的話,作價保守估計最少6億元。

2017年9月11日 星期一

新城發展(01030) 私有化失敗後股價何去何從



寫這篇文章並不是要討論新城發展私有化會成功,還是失敗,而是討論新城發展私有化失敗後,股價會升,還是跌。於我而言,如果新城發展短期內就私有化建議進行表決的話,應是100%會失敗的,主要是要否決這私有化實在太容易,只需要10%的獨立股東持股,即是約1.53億股反對私有化,私有化就會失敗。而觀乎上星期五的1.1億股大成交,而且平均成交價高達3.314元,我相信當日90%以上買入的股數都是為了投票反對私有化,博股價可以在私有化表決失敗後、甚至是私有化表決前,已可以追上內房板塊最近兩個月的巨大升幅。

我對內房股的基本因素並不是太熟悉,但內房板塊最近兩個月井噴式上升大家是有目共睹的,基本上內房股是雞犬俱升,差別只是升得多與少而已;差一些的就升1、2成,當炒的就升3、4成,僅有少數的內房股是在過去兩個月沒升或者錄得跌幅的。而新城發展因為大股東提出私有化建議的關係,股價一直在壓在私有化作價3.3元以下,與內房板塊走勢脫節,故我自己的想法是如果未來數月內房板塊沒有出現大幅回落的話,那現在買入新城發展,最壞的結果就是私有化成功,自己的持股以3.3元被強行收購,帳面上持平離場,只是輸了資金的時間值及機會成本;但如果私有化失敗的話,股價會跌嗎?我相信股價下跌的機會微乎其微,反而追回內房板塊最近兩個月升幅的機會更高,這就是我買入新城發展的原因。

我在新城發展公佈私有化後,一直都有關注其動向,打算等其出了私有化通函後才買進,可以節省一些等候的時間,但看到上周五股價突然大成交異動,似乎已有資金等不及新城發展的私有化表決,提前大手入貨,漠視其私有化建議,相信應是大把握可以否決這私有化,讓股價無需再受限於私有化作價的3.3元。只要稍為看看內地投資者最看重的內房數據:銷售及土地儲備這兩部份,新城發展截至2017年8月止的8個月銷售額高達639億人民幣,今年全年銷售額有望超越1000億元;而土地總儲備高達4960萬平方米,當中集團應佔權益高達2564萬平方米,比很多二三線內房股都優勝。

我自己長遠而言並不看好內房股,尤其是負債率高的內房股,不過短線的投機就無妨。新城發展和融創、恒大比較類似,都是負債率極高的內房股,只是規模不及。這種高槓桿的內房股,最能受益內地房地產泡沫,只是一旦內房爆煲的話,這類股也會傷得最重,所以中長線我就肯定不會持有新城發展,只望短期內市場資金會留意到這隻因私有化關係而股價非常落後的內房股,直接將股價炒至私有化作價以上,以此宣告私有化已失敗。


2017年9月8日 星期五

中小型股開始輪流炒作



近日大市在28000點關口見阻力,大型股已停滯不前,月初時我已說感覺開始有資金流入中小型股,近日的市況已確認我的看法,最近每天的10大升幅股,普遍都是升幅20%以上的中小型股,而且很多成交量也大,並不是乾升。


近期大升的中小型股,主要是一些有概念支持的,例如金斯瑞生物科技(01548)、柏能集團(01263);或者有業績支持的,例如中國東方集團(00581);以及當炒的板塊,例如內房的中國奧園(03883)、路勁基建(01098),當然更少不得的是一些不少耳熟能詳的莊家股,例如中國金洋(01282)、中國錢包(00802)、恒騰網絡(00136)等。

之前網友們都擔心會否這次牛市結束前,中小型股仍然沒有絲毫炒作,現在似乎開始見到曙光了。除了國內資金熱愛的中小型股外,連本地的莊家股都是蠢蠢欲動,看來炒風將起。不過奉勸大家在參與熱錢炒作的時候,也要注意風險,不要等水退了才被發現沒有穿泳褲。



2017年9月7日 星期四

一注獨贏與分散投資


前幾日網友討論時,提到個別股票注碼大小的問題,以至雪球某大V重倉一隻融創(01918),今年已取得2倍多回報,羨煞旁人;與此同時,雪球管我財的分散投資達至平均贏的投資方法,在牛市的表現相信是遠遠落後於“一注獨贏”的大V,但也贏得不少球友的認同及支持。

我也簡單說說自己的意見。

我的股票組合近十年來都奉行分散投資的原則,不會將所有注碼集中在兩、三隻股票上面,而是分散至10多隻股票,以至現在的20多、30隻股票,而近年個別股票曾買至最大倉位也只是佔20%左右,一般個別股票佔組合比重5%或以上的已是重倉股。朋友(尤其是國內的朋友) 常笑我組合的銀碼又不是大到幾千萬或上億元,也不是管理一隻基金,何需分得如此散,簡單一些選幾隻重心股,大大注買入就可以了,無需搞20多隻股票之多,是浪費時間之舉。

朋友說的或許有道理,不過早年不少慘痛的回憶,加上很多股票我自覺也分析、了解得不夠深入,實在令我難以過份集中持股,所以為了令自己每晚睡得安樂,還是貫徹自己的分散投資做法,但求10隻股票有6、7隻賺錢、年年跑贏大市及取得正回報就可以,無必要與牛市的股神去作比較。隨著自己組合慢慢壯大,我計算過只要來緊幾年,每年可以取得平均20%回報的話,我都應該可以提早退休,享受下人生。

雪球有球友引述一句說話:“人不怕一無所有,最怕的是曾經擁有”。想想也是,你理解嗎?我很難想像如果今天我投資失敗,一舖清袋,然後要從頭來過的話,我是否可以東山再起?即使我仍有雄心壯志、仍吃得苦,但歲月也不饒人!



2017年9月5日 星期二

佔盡小股東便宜的關連交易


最近幾天有兩單上市公司的關連交易,包括順誠(00531) 作價4.8億人民幣出售於2016年度虧損達4800萬人民幣的附屬公司給大股東,錄得鉅額收益之餘,公司也決定將出售所得大部份用作派發特別股息。另外是昨天同得仕集團(00518) 公佈大股東以1.57億港元作價買入公司於2017年稅後虧損達8000萬元的業務,完成交易後公司將錄得約2400萬元的出售收益。

兩宗關連交易從表面上來看,都是大股東很慷慨地斥資將上市公司虧損的業務剝離,令到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得以改善,並且強化了資產負債表,令小股東毫無保留地在股東大會上投票通過這些需要獨立股東同意的關連交易,不過大家有沒有想過這些關連交易最大的利益者可能是大股東,而不是小股東?

讓我舉兩個例子給大家參考:

1. 旭日集團(00393) 於4月公佈大股東作價2.2億港元購入上市公司的澳紐零售業務,當時該業務的資料如下:


資產淨值是淨負債4360萬元,2016年度稅後虧損是5547萬港元,而通函進一步披露截至2017年3月底的首季度虧損是4032萬港元,如此業務大股東肯以2.2億港元買回,小股東當時肯定是感恩戴德,不過如果知道其2017年第二季度轉為獲利,小股東可能會有不同想法。


該業務第一季度虧損4032萬元,但上半年全年只虧2488萬元,即是說第二季度已轉盈1544萬元!

2. 亨得利(03389) 大股東於去年底公佈以35億人民幣的作價購入公司核心的國內零售業務,而該業務的資料如下:


亨得利其後公佈的2016年全年業績進一步披露該出售業務於2016年全年錄得3.24億人民幣的稅後虧損,當中包括一次性的減值虧損2.72億人民幣,即是說核心虧損仍高達5200萬人民幣。大股東肯以35億人民幣買入一盤年蝕5200萬人民幣的業務,而且在完成出售後還會派發每股0.28港元的特別息,小股東會反對嗎?當然是舉脚贊成!

事隔數月後,公司公佈2017年上半年業績,大家知道這出售的業務業績如何嗎?有興趣的話可以自己看看亨得利2017年上半年業績,答案肯定嚇你一跳。

2017年9月2日 星期六

亨得利 (03389) 的猜想 (已更新)


大家先看看這兩輻圖,看看有什麼想法,我稍後才補充自己的猜想。






我的看法如下:

1. 郭英成買入8%亨得利的動機是什麼? 需知道郭先生披露持股5%之時,亨得利已公佈了由大股東收購其最重要的國內業務,日後上市公司只餘下香港及台灣的零售業務,基本上是沒有大發展空間,只是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而且其增持價接近1.2元,其實只是稍微低於完成出售資產後的資產淨值,買入8%股權是作為中長線的價值投資嗎?如果大家覺得其目的是這樣的話,那這股已沒有什麼故事、憧憬,大家可以沽出這股了。 

2. 富昌證券與郭英成的關係大家只是稍為google一下就知道。為什麼富昌近期買入1億股很大機會是代表郭先生或其友好?大家可以參考往績:A.. 佳兆業及郭先生之前是通過富昌在市場買入美加醫學 (00876);B. 富昌之前曾經在市場買入1.5億股亨得利,估計也是代郭先生買入的。

富昌之前的買賣及轉倉紀錄:

I. 2016年11月16日至2017年1月13日之間曾在市場買入1.07億股,並於2017年2月9日及3月3日分別將5750及4964萬股轉去新鴻基金融,然後再轉去瑞信(Credit Suisse),最終轉倉去高盛(Goldman Sachs)。

II. 2017年年2月14日至2017年2月28日之間在市場買入約4500萬股,並於2017年3月3日將4542萬股轉去瑞信,然後再轉去高盛。

III. 2017年4月12日至2017年至4月26日買入約2500萬股,並於2017年5月11日將2500萬股轉去高盛。

IV. 2017年8月16日至2017年8月29日之間買入約1.05億股,目前仍存倉於富昌,還沒有動作。

研究郭先生的倉位很困難,或者是家族經營證券業務關係,其精於CCASS的反追蹤,持貨經常在Goldman Sachs、Deutsche Bank、Deutsche Securities Asia Ltd.、JP Morgan及Credit Suisse之間調來調去, 要確定其CCASS倉位不容易,目前可以肯定的是郭先生有用富昌在市場買貨,另外已披露的持股中,主倉位可能是在Goldman Saches, 還有部份可能是在Deutsche Bank、JP Morgan等。

參考佳兆業取得美加醫學 (00876) 大股東的過程是先由佳兆業及主席郭英成先生先後以較高價格分別買入21.72% 及8.05%股權,剛好低於30%的強制性有條件要約的門檻,而他們獲得的持股中有部份是由原大股東沽售給他們的,相關的作價可以說是完全反映此股的價值(計及殼價) 有餘。然後再宣佈以溢價供股,以3供1、每股0.4元供股,並由佳兆業包銷,預計小股東不會參與供股,故此完成供股後佳兆業及郭先生於美加醫學的持股將高達47.33%,並以此方式迴避了強制性有條件要約。

佳兆業買入美加醫學的原因有在中期業績發佈會提及,大家有興趣可以自行查看。但業績發佈會上並沒有與會者公開向郭主席提問其以私人名義購入8% 亨得利股權的原因,或許不在久的將來我們可能會見到有下一動作。

我自己的猜想是郭先生不可能是單純對亨得利餘下業務有興趣,故此買入8%股權、屈居小股東作為中長線的策略投資。從富昌最近在市場再增持1億股來看,間接證實郭先生會有進一步動作,最終會否取得亨得利的控股地位?目前亨得利其餘主要股東包括持股33.08%的張瑜平、9.12%的SWATCH GROUP、7.04%的中再保及5.93%的LVMH,當中LVMH於4月25日披露以每股0.922 (相當於除息後的0.642元) 減持了1500萬股。以張瑜平的高超財技及精於計算,其會否賤價出讓這隻形同雞肋的現金牛?

大家可能會擔心的是張先生及郭先生會否有任何的枱底交易,不過其它3位主要股東會否任由擺佈?郭先生或許仍會通過迴避要約的方式取得控股權,但也要滿足其它主要股東退出套現的想法,只是我目前仍未想到這個過程會如何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