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31日 星期五

危險,也是機會



對於目前市況及要做的買賣決定,我自己簡單歸納了些想法:


1. 疫情應該不會在短期內受控,但根據SARS經驗,估計最遲到5、6月的時候可以解決,所以現在撈底買入的股票,要有持有最少3-6個月的心理準備及信心;

2. 有些行業的業績估計不會太受疫情影響,但市況及對疫情的恐慌會影響估值,所以理論上物管股業績應不會太受疫情影響,股價普遍跟隨市況調整是殺估值,因為之前市場給予非常進取的估值。除了物管股之外,我自己比較有信心的高教股也應該不會太受疫情的影響,因學費是按學期收,不是按月收取,有影響的可能只是一個月的宿費而已,影響不會太大,現在估值下調也是基於市況及疫情的恐慌。其實很多行業受疫情影響也只是短短數月或半年,只要疫情受控,一切都會逐漸恢復正常,所以疫情只是一次性事件,不需太過擔心。

3. 誠如上一篇文章所說,我的大方向肯定是趁跌市收集優質股,所以現在我是非常希望股市繼續大跌,讓我有機會盡情用盡手上資金買貨。如果有“幸”跌破25000點的話,我近年很少變動的MPF組合應該也會全數轉去港股基金。

4. 目前撈底是中、大型股優先,10億市值以下的小型股除非估值真的非常吸引,不然也是眼看手不動居多。

5. 部份設有期權買賣的大型股,會考慮以沽出認沽期權 (SHORT PUT) 形式來接貨。


我自己相信一切都會過去的,只要大家沉著應戰,不要恐慌,最終可以將危險化為機會。

2020年1月30日 星期四

撈底此其時?



最近5個交易日,恒指累積下跌2千點,有不少熱門股份股價都開始調整,現在是否入市撈底的時機?

我自己有幾下幾點看法:

1. 武漢肺炎的疫情遠遠未到受控的階段,感染個案在2月份應會繼續呈幾何級數上升;

2. 縱使恒指已下跌2千點,但實際上跌幅只是7%左右,我自己覺得仍未反映疫情的嚴重性及對實體經濟的影響。我估計恒指以近期高位29200點計,有機會在未來1-2個月調整15%才見底;

3. 大部份港股仍未見有恐慌性沽售,似乎市場對疫情可以迅速受控感到樂觀,也因此不願賤賣持股;

4. 要在漫長的下跌過程中準確撈在底部是很困難的,也因此如果持有現金比重高的話,可以考慮分段入貨又或者在下跌的過程中進行換馬,優化組合;

5. 所謂的疫期受惠股及受害股,在疫情受控時,股價走勢會互換,也因此不要盲目追捧所謂的受惠股,以免疫情受控時,股價急遽下跌,走避不及。

6. 武漢肺炎只是“一次性”事件,問題始終會解決,也因此大方向是趁低分段收集優質股,但不宜操之過急。

2020年1月25日 星期六

新春最大的願望



送走了豬年,迎來了鼠年。

我相信去年的這個時候,沒有人會想到香港在豬年會經歷這麼多事,如此的難以置信!

正當我們以為社會運動逐漸降溫,日常生活恢復正常之際,踏入鼠年前,國內又爆發類似2003沙士的武漢肺炎。

初時看患病的宗數及死亡數據,我們以為這次的疫情遠遠不及2003年的沙士,然而當中央政府決定封城後,並且陸續擴大封鎖範圍,我才意會到當初的判斷是大錯特錯。

這兩天瀏覽不少國內的社交媒體,才發現疫情的嚴重程度是遠遠超過官方披露的數據,而且相信病毒已隨著春運而四圍傳播,已是一發不可收拾。

我相信未來一個月,全球各地確診的宗數會大幅上升,而實際感染的數目也會遠高於官方的數據,病毒在香港社區爆發只是遲早的事。

新春最大的願望是大家平平安安,健健康康。

2020年1月23日 星期四

業績理想的維達國際 (03331)



上周已發盈喜的維達國際,昨天公佈全年業績,實際純利增幅達到75%,稍佳於盈喜預期的70%。

我就簡單寫寫一些重點:

1. 全年收入增長8%至160.7億元,純利大增75.3%至11.38億元,每股盈利95.3仙,全年派息28仙,派息比率29.4%,低於去年同期的36.8%,是美中不足的地方;

2. 毛利率上升2.9%至31%,主要是受惠於有效的定價政策、木漿價格較低及專注於毛利率較高的高端分部;

3. 經營溢利增加54%,但稅後純利大增75%,因為利息開始減少6.3%及有效稅率下降1.6%;

4. 淨負債比率下降15%,由54%降至39%;淨負債金額由2018年的46.7億降至2019年的37億元,減幅顯著;

5. 本年度匯兌虧損3470萬元,而去年同期是8050萬元;與此同時,或許因為淘汰一台最舊兼高耗能的造紙機的關係,今年有一筆高達6000萬元的設備、廠房減值開支入帳; 如果撇除匯兌虧損及減值開支,核心盈利高於報表所列的11.38億元;

6. 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高達25.1億元,去年同期只有13.3億元;

管理層預期木槳價格再跌機會微,今年上半年會維持在低位,而且公司的木槳庫存高達5-6個月所需,所以我們估計今年上半年業績會比去年同期有顯著增長。

業績公佈後,估計券商將會陸續發表報告,很大機會提升未來2年的盈利預測及目標價,希望可以在如此市況下支撐股價。


2020年1月20日 星期一

為成功私有化而全力而赴的中航國際 (00161)



以我個人經驗來說,中航國際的私有化應該是前期準備功夫做到最足的一間。

因為H股關係,所以中航國際的私有化要過兩關:

1. 在2月14日的特別股東大會上,參與投票的獨立股東中,需有75%以上同意私有化,與及反對票數佔全體獨立股東的10%以下;

2. 在投票通過後,私有化要約要取得超過90%的獨立股東接納。

大家都知道第一關應該是比較容易通過的,但第二關就有難度,去年的哈爾濱電氣(01133) 就是只差些少過不到第二關,因而私有化失敗。第二關的難度在於這個要約是要獨立股東主動接受,而很多小股東其實長年不看通告、不理公司的事件,所以有些可能由始至終都不知道公司正在進行私有化;有些知道正在進行私有化的,以為什麼都不需要做,公司會強行收購其持股,因而導致不足90%以上的獨立股東主動接納要約。

我以往參與的私有化個案中,都沒有遇過好像中航國際這麼主動、進取聯絡小股東,通知小股東公司正在進行私有化,希望小股東關注的。我前一段時間先收到公司從深圳寄出的賀年卡,告知公司正在進行私有化,而上星期更收到中央結算寄出的通告,告知小股東需要作出的決定及指示,以免因不清楚流程而對私有化事件不聞不問,影響自身權益。




我自己對於中航國際的價值並不是太了解,但相信作價一定是比實際價值有折讓,只是不知折讓有多少,因此也沒有否決這私有化的想法,純粹是從套利的角度去考慮,當初買入時的折讓是非常吸引,希望在過到第一關後,折讓會大幅縮窄;如果可以過到第二關而成功私有化的話,就更理想。




2020年1月17日 星期五

新股A組認購人數的演變


近月我經常說的新股漏洞,相信網友們都知道是什麼回事,蘋果日報也作出報導,但我希望有更多的傳媒注視及跟進相關事宜,尤其是跟進監管機構會否堵塞這如此明顯的漏洞。

我不知大家有沒有留意到最近一段時間,因為國內打新群組的推廣及鼓動,越來越多國內投資者利用這打新漏洞,誇張的情況是1人開20多個帳戶,然後參與熱門新股的打新,以上月上市的保利物業(06049)為例,尤其認購1手的中籤率是100%,所以假設國內投資者1人以20個帳戶同時申請1手的話,你知道他們可以藉此賺取多少的回報嗎? 假設上市首天收市沽出的話,每手可以獲利大約2000港元,20個帳戶最少中20手,即是獲利4萬元!這些並不是個別例子,而是非常普遍的情況,如果有網友有在國內打新群組裡混的話,相信應該知道我說的是事實。

而在各方的推動下,國內投資者正蜂擁來香港開證券帳戶,並不是一人一戶,而是一人開10戶、20戶,然後積極參與熱門新股的打新。我們不妨比較一下一些熱門新股相隔一年、半載的時間,參與打新的A組人數有什麼變化。

我們先看看近期一些熱門的中、大型股的統計:


上市公司                   上市日期                  A組申請數目       一手中籤率 

中手游 (00302)          2019年10月31日        87,321                   15%

康德萊 (01501)          2019年11月8日          40,977                   30%

康龍化成 (03759)      2019年11月28日        60,866                   100%

啟明醫療 (02500)      2019年12月10日        68,244                   30%

康寧傑瑞 (09966)      2019年12月12日        53,350                   40%

保利物業 (06049)      2019年12月19日       101,193                  100%

九毛九 (09922)          2020年1月15日         184,309                  25%
   

再看看近期幾隻小型熱門股的統計:

魯大師 (03601)           2019年10月10日       29,780                    20%

亞盛醫藥 (06855)      2019年10月28日         61,255                    9%

赤子城科技 (09911)   2019年12月31日       113,541                   2%

新石文化 (01740)       2020年1月17日          98,602                  1.5%


隨著新股賺錢效應,越來越多人參與打新是合理的,但數目的增長是幾何級數上升,不排除當中有很多是國內投資者利用漏洞,一人入多票所致。大家有時間不妨看看這些熱門股的配發結果公佈,看看中籤的身份證號碼當中,有多少是似香港身份證號碼,有多少是疑似國內的身份證號碼,看看大家能否粗略算到比例。如果時間再多的話,再比較一下10年、8年前的熱門股的中籤身份證號碼,看看香港身份證號碼比例有多少。

我們不是危言聳聽,這漏洞一日不堵塞,會有越來越多國內投資者利用這漏洞,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很大機會重見熱門新股申請數目高達30萬、40萬,那到時可能不只A組完全淪陷,B組也會隨著越來越多國內投資者利用漏洞去積累足夠的資本後,加入B組行列,令B組不能倖免,競爭加劇之下,大家想在新股市場賺取高收益,就只能賭好像建橋教育 (01525) 這種市場沒有一致看法的新股,才可以艱難地獲取高收益了。

2020年1月16日 星期四

亞太衛星 (01045) - International Value Advisers唯一尚未有事件發生的持股


上星期有網友問我在上年底買入亞太衛星 (01045) 的其中一個搞笑原因是什麼,今天見沒有什麼題材寫,就簡單交代一下原因。

大家其實見到標題,都應該知道這原因是什麼。不知大家有沒有印象我之前評論華地國際 (01700) 私有化的文章,最後一段是這樣寫的:

最後要恭喜International Value Advisers, 他們披露持有超過5%權益的港股只有4間,分別是白馬戶外媒體 (00100)、亞太衛星控股 (01045)、亞洲衛星控股 (01135)及華地國際,當中亞洲衛星控股已於年中成功私有化,現在輪到華地國際提出私有化,他們的持股又再一次獲得理想回報。

如果現在用International Value Advisers的名稱去搜查權益披露,你只會查到他們持有白馬戶外媒體、亞太衛星及華地國際這三股,而原本持有的四股之一: 亞洲衛星已於去年成功私有化。

亞洲衛星已成功私有化,華地國際正在等候表決,看股價表現,似乎通過的機會極高。至於另一持股白馬媒體則於去年11月底宣佈,持股50.9%的大股東正在進行戰略性審閱,可能會導致其出售持有的控股權。在消息公佈之前,白馬媒體股價已從低位3.6元大幅上升,在消息公佈後曾一度高見6.68元。四隻其三,已各有動作,剩下的最後一隻,會否也有機會有“事件”發生?

回顧過往的權益披露紀錄,International Value Advisers 披露持有超過5%的這4隻持股,只有兩隻有不錯的盈利,包括已私有化的亞洲衛星及控股股東可能出售控股權的白馬媒體,而華地國際如果成功私有化的話,相信他們也是無利可圖,至於目前什麼動作都沒有的亞太衛星,相信他們的持股帳面上仍是虧損的。

International Value Advisers選股方式毋容置疑是基於價值的,那麼亞太衛星目前估值如何?我們看看一些基本數據:

往績市盈率:5.7倍
往績股息率:5%
派息比率28.5%
每股資產淨值:6.2元,包括持有淨現金5.48億元,即相當於每股0.59元的淨現金

再看看過往的盈利摘要:



過往幾年基本上盈利沒有增長,每年穩定地大約賺5億元,如此平淡的業績,不是資金所喜愛的。不過隨著負債一直減少,近年更是持有淨現金,所以可以看到派息比率是按年遞增,而2019年上半年盈利雖然稍為倒退,但每股派息不減反增,每股派4.5仙,預期全年派息很大機會是有所增加。

而過去幾年的股價走勢如下:


市場似乎對這類業績沒有增長、平淡似水的公司不太喜歡,所以即使盈利保持穩定,但股價從2016年高位6元多,大跌超過50%至目前的3元水平。

亞太衛星在香港受到市場冷淡對待,但其控股公司 - 在A股上市的中國衛通(SH:601698),則是市場寵兒。中國衛通在2019年6月底以每股人民幣2.72元在A股上市,短短半年後股價已大升至11.5元,比招股價大升3倍多,目前市值460億人民幣,往績市盈率大約100倍,而其子公司亞太衛星只是不足6倍的市盈率!

亞太衛星與中國衛通的關係是中國衛通持有42.86%的APT International,而APT International 持有51.78%的亞太衛星;另外中國衛通全資持有的中國衛星通訊(香港)持有1.45%的亞太衛星,加者相加,等於中國衛通實際持有亞太衛星的有效權益是23.64%。亞太衛星2018年盈利是5.07億,以23.64%計,即貢獻了1.2億港元的盈利給中國衛通,而中國衛通2018年盈利只有4.18億人民幣,即是說亞太衛星的盈利貢獻佔了中國衛通盈利的25%。這就是中國衛通A股上市後,有不少人士猜測中國衛通會否私有化亞太衛星的原因,而如果私有化亞太衛星的話,對中國衛通的好處顯而易見。盈利放在亞太衛星只值5-6倍的市盈率,但同樣的盈利去到母公司中國衛通,就值100倍市盈率,所以一個理性的控股股東,是有很大的誘大去私有化子公司,藉此大幅提升自己的盈利及市值。

當然這只是解釋了亞太衛星私有化的誘因,並不代表母公司肯定會私有化亞太衛星,大家如果有興趣此股的話,還是從基本因素方面去考慮。正如International Value Advisers 持有華地國際5年多,才等來可以藉私有化而接近平手離場的機會,而相對幸運的是披露持有亞洲衛星一年多,就迎來藉私有化獲利離場的機會。

2020年1月14日 星期二

維達國際 (03331) 已預期的盈喜?



今日開市前,維達國際發出一則盈喜通告,預告2019年全年盈利會比2018年增長超過70%,而2018年全年盈利是6.49億港元,即是說2019年全年盈利將不少於11億港元,相當於每股盈利不少於0.92港元,以現價16.4元計算,市盈率將跌至17.8倍,是近年最低的估值。

盈利大增主因有三:

1. 有利的原材料價格;

2. 持續收益增長;及

3. 有所改善的產品組合。

我相信這盈喜應是市場已預期的,但實際盈利增幅仍是超出市場預期。最近數間券商給予維達國際的盈利預測及目標價如下:

大和國際:預期2019年盈利9.3億元,目標價18元;

匯豐證券:預期2019年盈利10.13億元,目標價18.3元;

國泰君安:預期2019年盈利約9.8億元,目標價18元;

中金:預期2019年盈利10.3億元,目標價20元;

花旗:預期2019年盈利9.94億元,目標價20元。

各大券商最樂觀的預期只是10.3億元,而最高目標價是20元,故此可以很肯定地說維達國際2019年盈利是超出預期甚多,在下星期公佈業績後,各大券商會否上調明年的盈利預期及目標價?我覺得機會甚高。

另外,我們可以翻看過去數年的業績及股價走勢:




從上述圖表可以看到維達過去數年的盈利都是介乎大約6-6.5億元之間,而股價長期在12-17元之間波動。我自己今早決定買入的原因除了因為盈利超出預期之外,還有的是今年的盈利大幅高於過去數年平均價,但股價仍是在過去數年的區間之內,而且過去數年的估值長期都是20多倍市盈率,而基於2019年業績,市盈率將大幅降至18倍左右,也是低於過往的平均估值甚多。

我自己沒有研究行業競爭情況及原材料價格的走勢,今天在股價高開回落後就追入,主要是希望這份業績可以帶動股價在未來數月有所突破。

2020年1月9日 星期四

論先思行 (00595) 大股東的違規行為



先思行突然於2019年12月30日停牌,並於該日公佈:

“於二零一七年六月,蘇博士一名朋友為蘇博士以信託方式持有合共25,000,000 股 股 份。由 於 二 零 一 七 年 九 月 完 成 紅 股 發 行,上 述25,000,000股股份增加至 30,000,000股 股份。”

蘇博士即是當時持股35.29%的大股東,而他當時通過朋友增持2500萬股 (完成紅股發行後,是3000萬股),以當時發行股數計算,即是增持了3.23%的股權。由於當時蘇博士持股35.29%,所以如果一年內增持超過2%股權的話,必須向全體小股東提出強制性的有條件要約,而根據
《公司收購、合併及股份回購守則》第26.3條:

根據本規則26作出的要約,就涉及的每類權益股 本,必須是以現金形式作出或附有現金選擇,而金 額須不少於要約人或與其一致行動的任何人在要約 期內及在要約期開始前6個月內為受要約公司的該 類別股份支付的最高價格。現金要約或現金選擇必 須在要約成為或宣布為無條件後維持可供接納不少 於14天。凡涉及一類以上的權益股本,應該諮詢執 行人員的意見。

根據守則的規定,蘇博士當時必須就其增持3.23%股權,向全體小股東作出強制性有條件要約,而要約價格是不少於要約人在要約期內及在要約開始前6個月內增持公司股份的最高價格

我們不知道蘇博士當時是以什麼價格增持這些股份,但相信證監會會要求蘇博士提供有關的交易文件及作價。雖然目前不知道當時的增持價格,但根據守則,強制性要約價格是不能少於:

1. 在要約期內增持公司股份的最高價格; 或

2. 在要約開始前6個月內增持公司股份的最高價格。

我們看看蘇博士當時的股權披露:




1. 在2017年4月24日 (即增持3.23%股權之前的1個多月)以最高價每股0.59元在場內增持,如果計及2017年9月的5送1紅股及其後3年共每股6仙的股息調整,當時的0.59元大約相當於現在的0.432元;

2. 在2017年10月27日 (即增持3.23%股權之後的4個多月) 以最高價每股0.64元在場內增持,如果計及其後2年共每股4仙的股息調整,當時的0.64元即是相當於現在的0.6元。


即是說,假設當時按相關守則規定,蘇博士已於6月完成增持,並於2017年7-10月中旬期間發出強制性的有條件要約,那麼按規定這要約價不可以低於當時的最高增持價每股0.59元 (即相當於目前的每股0.432元)。

如果蘇博士拖到10月中之後才開始要約期,那麼不可以低於其在2017年10月底的增持價每股0.64元 (即股息調整後目前的0.6元)。

蘇博士於昨天向小股東發出自願的有條件要約,每股作價0.35元,是想魚目混珠嗎? 如果蘇博士是真誠地想以自願有條件要約去向小股東彌補其違規的過錯,那不應該是每股0.432元、甚至每股0.6元的要約價嗎?  還是說蘇博士想取巧,通過這低價的自願要約,令證監會無法再迫其向小股東作出另一次的強制性要約,以彌補其當時的錯失? 

蘇博士這次的違規事件,可能越查得深入,就會再發現越多的違規事件,但不論任何情況下,我自己覺得監管機構首要的工作應該是保護小股東的權益不會受到剝削,如果有需要的話,應該要求蘇博士按當時的價格向全體小股東提出強制性有條件要約,甚至向當時蒙受損失的小股東作出賠償。

香港的小型股被大部份投資者唾棄,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公司管治水平普遍不佳,小股東就是砧板上的肉,任人宰割,這種情況何時才可以改變? 作為監管機構,證監會應該要深思這問題。

2020年1月7日 星期二

2019年回顧與總結 (下)


近年自己參與很多的“打新”及事件驅動等交易,2019年也不例外,參與很多。

2019年參與打新的宗數很多,有些是重錘出擊,有些是盲打,我沒有仔細統計,估計應該有30隻左右,整體而言獲利豐厚,尤其是第四季更是進帳甚多,是上年組合主要的盈利來源之一,恕我不逐一詳述,有興趣可以翻看網誌過往的討論。展望2020年,我自己覺得打新的回報會低於2019年,主因是優質新股數量減少,其次是參與打新的國內投資者越來越多,尤其是一人以多個帳戶重複認購的漏洞存在,令到優質新股的中籤率會大幅下降,很難可以獲得高回報。如想繼續取得高回報,或許就是要發掘一些被忽視的優質新股,或者賭可能被“圍飛”炒作的新股,前者的難度相對較低,後者不容易賭中。

事件驅動方面,2019年主要是參與兩類型的事件,包括私有化及賣盤/賣資產的。

私有化套利:

上年私有化宗數之多應該是創了紀錄,我也參與了不少,大部份都獲得預期的回報,包括中國電力清潔能源 (00735)、先進半導體 (03355)、亞洲衛星 (01135)、中國自動化 (00569)、冠捷科技 (00903)、華能新能源 (00958)等,另有中航國際 (00161)仍等待中。至於哈爾濱電氣(01133) 則私有化失敗,但期間多次的買賣整體計算,仍是有利可圖,唯一要輸錢的是沽空中外運航運要輸1、2%離場。以全年度計算,投入做私有化套利的資金,以累積計是獲得不錯的回報。


賣盤/出售資產:

近年賣殼個案大幅減少,所以2019年可以參與的個案也大幅減少,只是參與了滉達富控股 (01348)、星島 (01105)及樂遊科技 (01089) 這幾宗 ,當中滉達富是輸錢離場,而星島及樂遊控股仍在等候賣盤結果。

另外就是利標(00787) 及雷士照明 (02222),前者是按投入金額計算,微蝕1、2%離場,而後者則獲得理想收益,並且仍繼續持有部份股份。關於兩股的分析,可以參考去年的文章去了解我參與的原因。

最後就是因為川河集團 (00281) 的自願要約而同時買入了同系兩隻股票:川河集團及湯臣集團 (00258),兩股目前仍持有,只是事件的發展不如預期,帳面上蒙受輕微虧損,期望今年可以維持較高的派息以彌補損失。


截至2019年底,持股數目28隻,低於自己容許的持股上限30隻,但目標仍是希望減少至20隻左右。目前倉位是比較分散,5大持股只佔組合的23%比重,應該是歷年來最低的比重;10大持股也只是佔組合的36%,而現金比重高達40%。

截至2019年底的五大持股:

1. 利福中國 (02136)

2. 中航國際 (00161)

3. 匯聚科技 (01729)

4. 時代鄰里 (09928)

5. 奧思集團 (01161)


展望2020年,會逐漸降低小型股比重,加大中、大型股比重。

踏入股場20多年來, 一直都是主力中小型股,然而最近幾年來,中小型股的估值每況愈下,大部份小型股已被市場唾棄,今年情況更差,可以說是炒股20多年以來小型股面對最惡劣的市場環境,令我不得不檢討目前選股方式,逐漸減少小型股的倉位,加大中、大型股的比重,希望可以取得一個平衡。當然,這個轉變的過程需要時間適應,始終要改變長期以來追求低估值、撿煙蒂的習慣,改為加入增長型、聚焦前景的選股方式,並不是一朝一夕可以達成,期間可能會有所迷失、困惑,唯望這個轉變的過程不會太過痛苦。

2020年1月4日 星期六

2019年回顧與總結 (上)


2019年全年回報24.9%,超出自己年初定下的目標。這成績當然不算好,今年很多本地基金的回報都達到30%,不過在中小型股一片愁雲慘霧下,我的組合以中小型股為主,而且長期持有3成多的現金,仍可以達至這成績,我自己是滿意的。今年成績不好的原因有三:

2019年一些簡單的統計:

貢獻最多盈利的3股:

1. 匯聚科技 (01729)

2. 康寧傑瑞 (09966)

3. 興發鋁業 (00098)


虧損最多的3股:

1. 東正金融 (02718) (已止蝕離場)

2. 萊蒙國際 (03688) (已止蝕離場)

3. 中國東方集團 (00581) (仍持有)


獲利最多的板塊:

1. 醫藥股 - 醫藥股主要是參與打新,幾隻加起來賺了很多,包括康寧傑瑞 (09966)、康德萊 (01501)、康希諾生物 (06185)、錦欣生殖 (01951)、康龍化成(03759)、啟明醫療(02500)及亞盛醫藥 (06855)等,基本上是全賺,而且因為在暗盤大手增持的康寧傑瑞及康德萊在上市後升幅進一步擴大,所以獲利豐厚,令到這板塊成為貢獻組合盈利最多的板塊。

2. 物管股 - 翻看月結單,原來物管股整體貢獻第二多的盈利。年內買過的物管股包括:奧園健康 (03662)、佳兆業美好 (02168)、藍光嘉寶(02606)、保利物業(06049)、永升生活服務(01995)、新城悅服務(01755)、時代鄰里 (09928) 及寶龍商業 (09909),當中奧園健康及佳兆業美好賺最多。另外兩次配對交易都是沽空碧桂園服務(06098),一賺一蝕。物管股目前持有時代鄰里 (09928)、佳兆業美好 (01755) 及寶龍商業 (09909)。

3.小型股 -  原本小型股應是貢獻盈利最多的板塊,但因為有不少表現差的股份抵銷了回報,故此只能排在第三。回報主要來自上年重倉的匯聚科技(01729)、興發鋁業(00098) 及奧思集團(01161)今年都有好表現,當中年初時在目標高價接近沽清匯聚科技(01729),也沽清了興發鋁業(00098),另外年初炒賣業績復甦的華顯光電(00334)也獲利不少,只是東正金融、萊蒙國際等小型股的虧損實在不少,抵銷了豐厚的回報。

今年最滿意的交易有數宗,包括年初股價大漲時,按照計劃分段減持匯聚科技,最終去到目標價時接近沽清,雖然其後股價回落後也再補回了一些,但並不妨礙其成為今年盈利貢獻最多的股票。新股方面,今年賺錢最多的康寧傑瑞,對於自己果斷加倉的決定是滿意,但其實最滿意的是買中公開招股反應冷淡的中匯集團 (00382),並且在上市後增持及堅定持有一段時間,令其成為今年獲利第二多新股。最後是在11月底趁成實外教育 (01565) 被洗倉時撈底,並且單日獲利近倍離場。成實外教育這種機會,是1年只有1、2次的確定性撈底機會,今年除了它,另一隻是撈底失敗的卡森國際 (00496),而2018年同樣的機會就有中昌國際 (00859),也是幸運地把握到。這種確定性的撈底機會,很多時候是一閃即逝,所以如果平時沒有研究或跟進的,等花時間看完資料、通告,機會已不再,正如我在卡森國際大跌時才去研究,看完了、想買的時候已停牌,錯過了一次很好的撈底機會。

今年最失敗的交易並不是在新股上市破底後買入東正金融 (02718),而是沒有在其公佈中期業績遠差於預期時,立即止蝕離場,等到跌到最低位時才忍痛止蝕,輸多了一大截。這個錯誤本不該犯,只是覺得下半年業績會比上半年有改善,並且派發高息,所以沒有立即止蝕,但最後因為其以貸收費行為被處罰,令我徹底失去信心,故決定忍痛止蝕。第二宗最失敗的交易也是與新股有關,因太過迷信保薦人及獨立執董的往績,故此小型股彼岸控股 (02885) 上市後即使破底,仍然勇敢加倉,而不是看勢色不對立即止蝕離場,結果是雖然倉位控制在1%左右,但因為跌幅大,所以此小型新股成為我2019年打新輸最多的新股。